湖北省博物馆楚式铜镜.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博物馆楚式铜镜   铜镜是湖北省博物馆的特色藏品之一,保存完好的铜镜多达400余面,它们大多源于考古发掘,也有部分为传世品。其年代上自战国下至明、清,纹样绚丽多彩,琳琅满目,极显时代特征。在这些馆藏铜镜中,最具典型特色的当属战国时代的铜镜。   铜镜为古代梳妆照容的生活用具,与古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镜的地区之一。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中就出现了铜镜,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铜镜发明于北方,已发现的十余件西周以前的铜镜全部出自黄河流域。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开始广泛流行,并出现了带地域特色的镜子。楚国铸造铜镜始自春秋中晚期,河南淅川下寺3号墓出土一件,制作较粗糙,体薄且小,素面,背正中有一小桥钮,可能为楚国早期产品。至战国中期,已有方形镜和圆形镜两种,以圆形为主,形式独特,被称为楚式镜。楚式镜是铜镜盛行阶段的一个重要镜系,楚地是先秦铸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楚式镜属后来居上,其数量之多、工艺之精,尤其是镜背主题纹饰的多姿多彩,为同时期其他镜系所不及。甚至在阿尔泰山西麓的古代遗址中也发现了堪称标准楚式镜的四山镜,可见其影响之广。秦至汉初,楚式镜仍然流行。   山字纹镜是楚式镜中最多且最具特色的一种。凡山字镜都以羽状纹为地。“山”字少则3个,多则6个,都为斜体,或左旋,或右旋。1982年湖北江陵九店15号墓出土的一面羽状纹地五山纹铜镜(图1),直径14.6厘米,缘厚0.7厘米。两弦钮与镜缘同高,圆形双重钮座,直边,高卷缘。地纹为细密而清晰的羽状纹,以五山为主纹,羽状纹填于主纹的空隙处。五山字绕钮作右旋排列,山字中间一竖较长,倾斜度较大。山字纹占据了镜背的绝大部分,每个山字都是减地双钩,圆中见方,柔中寓刚,是最具特征的楚式镜。   楚式镜形制繁多,采用漆绘也是其特色之一。漆绘镜的出现,表明了楚人对艳丽色彩的喜爱与推崇,这与楚墓出土的大量漆器上的彩绘如出一辙。1986年江陵雨台山10号墓出土的彩绘方格卷云纹铜方镜(图2),长8.4厘米,宽8.3厘米。背面有一细桥钮,在黑漆地上用红色和黄色漆绘方格云纹和卷云纹,四周边绘红带纹。   楚式镜讲求装饰工艺的精美与豪华,镶嵌绿松石显示出其主人身份的高贵。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的一面镶托方形铜镜(图3),边长11.1厘米,缘厚0.25厘米。方形镜片衬一块绢后镶嵌于方形镜背内。宽桥钮,柿纹钮座,周围镂空四凤。凤身卷曲,略呈龙身形,饰羽纹。外框边饰勾连云纹,四角各有一个乳钉。花纹内嵌绿松石,惜多已脱落。镜背髹黑漆,花纹加彩绘。凤首红色,凤身羽纹黄色,勾连云纹则红、黄相间。整器制作精巧,花纹对称美观。   由原中南文化部拨交的一面嵌绿松石四瓣花菱纹铜镜(图4),直径10厘米,缘厚0.4厘米,钮高0.3厘米。镜表面黑漆色,体较轻,正面平整光洁。背面中间为三弦钮,双圆圈钮座,狭边上卷,边缘内侧下凹。纹饰图案以钮为中心,以羽状纹、细点纹为地,菱形纹为框栏,四瓣花朵为主纹,叶纹为衬。菱形纹以二条曲尺状面内凹的宽带相背组成9个单元,成为9个宽带相叠的菱形框栏。其中中央的框栏完整,内所饰四瓣花的花中心即镜座和镜钮。外围有4个缺边的框栏,内各饰一朵相互对称的四瓣花,每朵花的中心嵌入一颗圆饼形绿松石(其中一朵花的绿松石残缺)。外圈还有4个只露出一半的框栏,其内各填饰一片叶纹。此镜为浮雕纹饰,规整美观,层次分明。   透雕镜又称夹层透纹镜,由镜面和镜背两块铜片合贯而成。镜背有透雕图案。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的一面镂空龙纹夹层铜镜(图5),直径14.9厘米,缘厚0.3厘米。镜背衬一块绢后嵌入龙纹。桥形钮,柿蒂纹钮座。内圈为镂空四分蟠曲龙纹,龙身饰纤细的变形三角地纹;外圈饰勾连云纹,并嵌有绿松石,但多已脱落。构图匀称,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1985年江陵九店315号墓出土的一面镂空凤纹铜镜(图6),直径11厘米,缘厚0.3厘米。三弦钮,圆形钮座。以钮座为中心,作成十字形的箭头符号状,将背面划分为4个区。每区透雕?组凤纹图案,每组两凤相对,凤冠高扬,凤身反首曲颈。展翅卷尾。两凤颈,翅相连成对,凤身饰羽毛纹。每区间以花瓣形卷云纹相连成一体。云纹上加饰有半镂空的长条形和圆形浅槽,槽内填有天蓝色颜料。   1973年宜昌前坪23号墓出土的―面折叠式菱纹铜镜(图7),直径21.2厘米,边厚0.7厘米。三弦钮。方形钮座,卷缘。在羽状纹的细线地上饰菱形纹。方座四角出重叶纹,折叠式凹面形带组成对称的连贯菱纹,四菱格内各有一四出叶纹。镜面部分光洁可鉴。   由原中南文化部拨交的一面四叶羽鳞纹铜镜(图8),直径11.3厘米,缘厚0.4厘米。镜体较薄.四弦钮,双重方钮座,钮座每边中部伸出一叶。地纹是由大小不等的云纹和三角形雷纹组成的云雷纹,主纹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