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地理-地貌学-第一章绪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地理-地貌学-第一章绪论课件

第二节 地貌成因概述 三、地貌年龄(Geomorphic age) 1.地貌的相对年龄(代) 地貌年龄就是地貌形态成型的年代。通常使用地貌的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的概念。 相对年龄是指地貌形成的相对顺序。 千万不能把组成地貌的岩层时代作为地貌的年代,尤其是侵蚀地貌。 第二节 地貌成因概述 确定地貌相对年龄的方法主要有: 1)岩相过渡法:通过水平方向岩层的过渡,根据相邻地层的已知年代来判定。 2)年届法:根据上覆和下伏地层的年代。 3)邻接地层法:剥蚀地貌可以根据风化壳中的古生物年代。 4)相关沉积法:剥蚀与堆积的相关性。 第二节 地貌成因概述 2.地貌的绝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以年为单位测定地貌的成型年龄。 方法: 1)放射性碳法 2)钾-氩法 3)热释光法 4)古地磁法 * 高度 坡度: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面的倾斜度。 2-6° 6-15° 15-25° 25-35° 35° 平缓坡 缓坡 较陡坡 陡坡 极陡坡 15°为农业机械化的上限。 25°为农业耕作(开垦)的上限。 35°是森林砍伐的上限。 一些西方国家采用正切值的百分比来表示。 获取坡度数据的方法:两点间的罗盘测定;水准仪;大比例尺地形图上量算;GPS。 在堆积地貌上,不同的坡度可反映不同的成因类型。 例如:崩塌堆积物、坡积物、冲积物形成的堆积地貌坡度依次递减。 在基岩组成的斜坡上,地貌的坡度反映了不同岩石的抗风化能力的强弱。 高度+坡度能反映地貌形态 高度大、坡度大---地形陡峻 高度小、坡度小---地形平缓 地表破坏程度 切割密度:单位面积内侵蚀网的总长度。这是在流水作用区常用的计量指标, 沟谷裂度:单位面积内的沟谷总面积。 二、地貌的基本形态类型 中国1:l00万地貌图编辑委员会(1987年)确定的四个基本形态类型: 平原(Plain) 台地(Platform) 丘陵(Hill) 山地(Mountain) 平原(Plain) 开阔平坦的地形。最高点多在边缘地带。 坡度10%,高差30m。 根据平原平均海拔以200m为界,分为低平原和高平原 200m 低平原 200m 高平原 台地(platform) 由较缓的台面和较陡的台坡构成的形态。台面面积大于台坡面积,台坡的相对高度大于30米。 根据台地的绝对高度以100米为界,将其分为高台地和低台地。 100m 高台地 100m 低台地 丘陵(Hills)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的连绵起伏的低缓山丘,形态和缓,分布凌乱,无固定的延伸方向。 山地(Mountain ) 陆地上具有较大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形态的正地形,突出于平原或台地之上的连绵起伏的形态,相对高度大于200米,多由山岭和谷地组成。 构成山地的单元形态是山岭,即呈条形延伸的单一山体,山岭是构成山地的基本单元。 山脉和山系: 山脉由呈线状、条带状、束状连续延伸的山地组成。 山系是在一个巨大的构造单元或一个大型构造体系范围内发育而成的。 高原(Plateau)和盆地(Basin) 高原:绝对高度较高,起伏度较小的辽阔的高地。 我国的高原多在1000米以上。 辽阔的高原面上如果有起伏较大的山脉或山系,则称为山原。青藏高原。 盆地:周围被山地或丘陵环绕的盆状地形。是多种形态的组合,成环形结构,范围可大可小 第二节 地貌成因 一、地貌过程(geomorphic process) 1.概念:改变地表形态的物质运动过程。严格说来,地貌学的核心内容即是地貌过程的研究。 根据地表物质的运动迁移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可以将地貌分为两类: 基岩地貌┄┄┄剥蚀地貌 物质 过程 松散沉积物地貌┄┄堆积地貌 地貌营力:形成和改变地貌形态的作用力。地貌营力又有外营力、内营力之分 2. 外力过程 1)力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2)外力常常是借助于水、大气、生物等介质的运动,推动地表物质发生位移,从而改变地表形态的。外力改变地表物质形态的过程即外力过程。 3)外力过程是外营力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外力侵蚀作用的差异 岩性的差异 黄土高原 黄河三角洲 2. 外力过程 4)外力作用明显受气候条件的控制,并反映气候特征。主要体现在: A 同种营力在不同的气候带有不同的表现, B 不同的气候带有不同的外营力组合,也有不同的主导外营力,从而具有不同的地貌组合。 C 由于气候变迁,在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貌可以不同程度地保存下来,并在它们的上面又叠加了现代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形态。现代地貌必然保留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地貌特点。这种现象叫做气候地貌的多代性(时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