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核酸通论 扬州大学《生物化学》课件.pptVIP

第12章 核酸通论 扬州大学《生物化学》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章 核酸通论 扬州大学《生物化学》课件

什么是核酸? 1868年, F. Miescher,核酸最早分离自外科绷带脓细胞的细胞核,并发现其含磷量超过当时发现的任何一种有机物,且含有很强的酸性 ——得名核酸。 其后核酸的组成和结构被研究清楚。 生物功能也初步澄清。 核酸是机体重要组成部分 是生命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对于生命的延续、物种遗传特性的保持、生长发育、细胞分化等起重要作用; 与生物变异(肿瘤、遗传病)也密切相关 ——核酸是现代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 医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三)、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建立了统一的分子生物学 1944,T. Avery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952,Hershey证明噬菌体感染只有 DNA 进入细菌细胞。 1953,J. D. Watson 和 F. H. 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年与M. H. F. Wilkins 共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1969,噬菌体小组的 M. Delbrük、A. D. Hershey和S. E. Luria获诺贝尔奖。 1958年Crick总结了当时分子生物学的成果,提出了“中心法则”,即遗传信息从DNA传到RNA,再传到蛋白质 (三).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建立了统一的分子生物学 1959,S. Ochoa和A. Kornberg 由于酶促合成 RNA 和DNA 而获诺贝尔奖。 1960-61,F. Jacob和J. Monod 发现 mRNA 并提出操纵子学说, 1965 年与 P. Rous一起获诺贝尔奖。 1965,M. W. Nirenberg 等破译了遗传密码 1968 ,R. W. Holley .H. G. Khorana 和 M. W. Nirenburg 共获诺贝尔 奖。 (四)、DNA 重组技术带来生物技术重大突破 1970,H. O. Smith和 K. W. Wilcox 发现类型Ⅱ限制性内切酶。 1971,K. Danna和D. Nathans 作出 SV40 DNA 的限制性图谱 197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现限制酶的 W. Arber、H. O. Smith和D. Nathans 。 1972,P. Berg与其工作者将SV40 DNA与λ噬菌体DNA重组。 1973,S. Cohen等获得第1个DNA重组体克隆。 1975,F. Sanger和A. R. Coulson发明酶法DNA快速测序。 (四)、DNA 重组技术带来生物技术重大突破 1977,M. Maxam 和 W. Gilbert发明化学DNA测序。 1980,Berg、Gilbert和Sanger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1985,K Mullis发明PCR技术。1993年与发明定位诱变的M. 史密斯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DNA 重组技术引起分子生物学第二次革命,使生命科学进入大科学工程的时代,并带动了生物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五)、当前生命科学已进入后基因组的时代 198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Dulbecco在Science杂志上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简称HGP)。1990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出资30亿美元,用15年时间(1991—2005年)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99年加入。 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研究重心已从揭示基因组DNA的序列转移到在整体水平上对基因组功能的研究。 (五)、当前生命科学已进入后基因组的时代 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在整体水平上对基因组功能的研究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组分及其活动规律的新学科 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系统测定基因组所代表全部大分子的结构,目前它仅关注于蛋白质的结构 RNA组学(RNomics):研究所有编码RNA以及与其作用的分子和形成复合物的结构特征 最近提出蛋白质组计划 (五)、当前生命科学已进入后基因组的时代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有 3 个:结构分子生物学、神经分子生物学、以及发育分子生物学。 21 世纪这些领域将会取得巨大成果。 种类: (1)脱氧核糖核酸(DNA) (2)核糖核酸(RNA) 共同特点: (1)遗传信息的载体 (2)都由核糖、磷酸、碱基组成,只是核糖和碱基略有不同 一、DNA 1.分布: (1)原核细胞:DNA集中在核区 一、DNA (2)真核细胞: DNA分布在核内,组成染色体(染色质) ;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也含有DNA 一、DNA (3)病毒: 或只含DNA,或只含RNA,从未发现两者兼有的病毒 一、DNA 2. 形状: 原核生物:环状双链DNA 质粒DNA:环状双链DNA 一、DNA 真核生物:线型双链DNA,末端具有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