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衡医案》另述.docVIP

《吴佩衡医案》另述.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佩衡医案》另述

《吴佩衡医案》另述   摘要:吴佩衡作为云南四大名医之首,火神派的重要传人之一,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值得我们不断地进行挖掘和研究。本文通过从理论思想、辨证技巧、用药方法等不同角度研究《吴佩衡医案》,尝试挖掘吴佩衡学术内容的精华,从而为当今中医对于吴佩衡先生的认识提供更为深入的参考。   关键词:吴佩衡;名医经验;火神派;附子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3-0012-03   吴佩衡(1888-1971),名钟权,云南四大名医之首。因为吴老强调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并善用重用附子,人称“吴附子”,他十分推崇郑钦安的学说,他曾说过“郑钦安先生的著作,是在实践中阐扬仲景医学的真理,其独到之处能发前人所未发,我认为在治疗疾病上很有价值,可以作为中医科学化的基本材料。”所以被后世认为是火神派的重要传人。但我们深入研究《吴佩衡医案》后发现吴佩衡学术思想不仅仅是扶阳,吴老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与其说吴佩衡是火神传人,不如说是经方大家,因为从书中可以看出扶阳学术思想只是吴老学术思想的亮点,而不是全部。我们在学习应用扶阳理论的同时,应不断从内涵与外延方面挖掘整理吴佩衡学术思想,通过对《吴佩衡医案》的研究,作者归纳了吴佩衡学术思想除扶阳之外的其它学术精华,试论如下。   1究阴阳,祛邪火   吴佩衡老先生之所以成为火神派重要传人,乃是因为他对温扶阳气之法及附子、干姜一类温热药物运用技术的炉火纯青。而后世也有资料表明并非吴老偏用附子,而是被介绍去的病人多是得了虚寒证而已。因为吴老认为“真阳之火能生气,邪热之火能伤气;邪热之火必须消灭,真阳之火则决不可损也。只有真气运行不息,才能生化无穷,机体才有生命活动。”关于“真阳之火决不可损”这一点,在他的医案中次数较多且大剂量的使用附子、干姜等辛热药物就可以验证。但老先生在提出“真阳之火不可损”的同时,也提出了“邪热之火必须消灭”。在《吴佩衡医案》85例医案中,使用石膏15案,50 g以上3例,30 g以上8例,大黄12案。其白虎、承气汤在瘟疫病、春温病、暑证、麻疹后等的应用中也是辨证准确即加以应用,收效良好。由此可见,吴老的学术思想从整体上来说仍是讲究辨证论治,阴阳平衡。   2主攻邪,攻为补   笔者在翻阅吴老医案的过程中,发现吴老的处方中很少出现补益的药物,尤其在首诊中出现的更少。除沙参、麦冬、当归合并用于瘟疫病、暑证、春温病导致的兼夹有虚的案例外,黄芪等的使用也大多仅限于各类病证后期的调理(详见表1:吴佩衡医案85例使用频次较高的补益药详情)。其处方用药多是以十大主帅为代表的祛邪药物,首诊更是如此,后经查阅资料得知吴老推重仲景学说,在用药方面崇尚“攻之即所以补之”的理论。其尝引陈修园之说抒发己见:“以毒药攻邪,是回生妙手,后人立补等法,是模棱巧术。”认为祛邪为首要,邪去正自安,所以很少使用参、芪、地、归等补益药,在首剂使用更是不多。   3崇经典,重经方   吴老擅用经方治病救人,曾多次使用经方使危重病人转危为安,被传为佳话。读《吴佩衡医案》,在吴老先生的85例医案中,首诊使用经方案例就有57例,约占总案例数的67%,且临床疗效极好,可见老先生潜心研究医圣张仲景的处方用药要旨,大有收获。老先生特别擅于运用先后天病重之方干姜附子汤、附子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等来壮人体心肾之阳兼暖脾胃以帮助后天的气化,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少火生气。处方用药灵活变通,胆大心细,多次大剂量的使用附子治疗三阴病,救人于危难之际。同时拘泥于古方,擅于配伍,例如附子配干姜以温中躁湿,配桂枝以强心,同时配细辛、桂枝以温经散寒等。在其六十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吴老用《伤寒论》中的诸方得心应手,屡有奇效。   4精于辨证,大剂起效   吴佩衡老先生曾说:“病至危笃之时,处方用药非大剂不能奏效。若病重药轻,犹兵不胜敌,不能克服。因此,处方用药应当随其病变而有不同。……古有‘病大药大,病毒药毒’之说,故而临危重证侯勿须畏惧药毒而改投以轻剂。否则,杯水车薪敷衍塞责,贻误病机,则危殆难挽矣。”这一点体现在老先生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之上,敢于大剂量使用药物而起效。例如在瘟疫病燥热内结证案例中,吴老根据患者病情辨证为邪热亢极灼阴之证,急宜大剂凉下以救真阴,缓则真阴灼尽,危殆难治,遂投以清热凉下之剂,石膏用至60 g,生大黄30 g,配合使用枳实、厚朴、芒硝、知母、生地等以助君药凉下之力,患者服后即神识转清,脉静身凉。足以见其辨证准确,且用药剂量充足。其在诊疗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中应用附子就益发精熟,“吴附子”的雅称也是由此而来。其在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的案例中附子、干姜用量极大,附子最大用至400 g,而干姜最大剂量也用到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