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内经》诊法理论要点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试论《内经》诊法理论要点
曾朝珠 周文明(万源市中医院 四川万源 636350)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3-0400-02
【摘要】 《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的渊源,有关诊法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笔者在学习《内经》中对《内经》诊法理论体会有:先别阴阳﹑重在望神﹑五脏为守﹑胃气为本﹑四诊合参。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诊法要点
《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有关诊法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既有专篇论述,又散见于许多有关篇章之中。《内经》诊法理论是通过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以及大量的临床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它的内容,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现将《内经》诊法理论要点体会论述如下。
一﹑先别阴阳: 《素问middot;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古人认为,阴阳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人体也不例外。以人体的组织结构而言,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以人体生理活动而言,物质属阴,功能属阳。人体阴阳保持相对平衡,身体就健康.这种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发生疾病。疾病虽然千变万化,尽管在临床上所呈现的病理现象是那样的错综复杂,只要正确掌握阴阳变化规律,加以分析综合,就能够认识到疾病的本质,辨别出疾病的阴阳属性,总的来说可以用“阴证”或“阳证”加以概括。因此,无论望色﹑听声﹑按脉,首先分清属阴属阳。分清了阴阳,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质,治疗也就有了方向.不明阴阳,动手便错。正如《素问middot;征四失论》所说:“诊不知阴阳逆丛之理,此治之一失也。”
二﹑重在望神:《素问middot;移精变气论》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的含义甚广,凡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可谓之神。诊断疾病,重在从病人精神﹑意识﹑动作﹑言语﹑呼吸﹑二便,特别是目光﹑色泽﹑脉搏等方面的表现。正如《灵枢middot;五色》:“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天,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又如《灵枢middot;五阅五使》:“肺病者,喘息鼻胀;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又如《灵枢middot;五色》说:“赤色出两颧,大如母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这些在临床上都是很有意义的。了解其神气的盛衰存亡.神又以精气为物质基础,若病人目光有神,言语清亮,神思不乱,肌肉不削,气息如常,大小便不脱,脉搏有力,此为有神,说明精气未衰,预后多良好。若患者目光晦暗,声音低微,神昏,大肉已脱,呼吸气微,二便失禁,脉微欲绝,此为失神,说明精气衰竭,预后不佳.如《素问middot;经脉别论》:“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这是察看人的骨肉皮肤而推断病情的例证。又如《素问middot;刺志论》说:“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
三﹑五脏为守:《素问middot;脉要精微论》曰:“五脏者,中之守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五脏属阴,主藏精而内守,五脏精气充实内守,则人体神志﹑形态﹑言语﹑二便正常。同时,五脏是人体强壮的基础.从五脏所居部位形态的变化,可以了解五脏精气的盛衰,判断疾病的预后。如同篇所说:“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定,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得强者生,失强者死。”
四﹑胃气为本: 《素问middot;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由此可知平脉、病脉、真脏脉的区别,就在于胃气的多少有无。《素问middot;平人气象论》亦云:“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脾为后天之本,水谷入胃,经脾的运化转输,充养全身,人体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正常。若胃气虚衰,脏腑失养,疾病蜂起.以色脉的表现最为突出。《素问middot;五脏生成篇》曰:“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黄为土色,面带黄色,说明胃气尚存﹑预后较好,反之,面无黄色,说明胃气衰亡,预后不良.脉象亦是如此。《素问middot;平人气象论》又说:“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真脏脉是指脉来但弦﹑钩﹑毛﹑石,而毫无冲和之象.后世“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实源于此。
五﹑四诊合参: 《素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