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国外学前游戏理论派系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国外学前游戏理论派系PPT

(二)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局限性 1、否认游戏是独立的活动形式,认为游戏只是认知活动的衍生物。 2、只强调认知发展对游戏的制约作用,忽视游戏对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3、忽视了儿童的社会生活,忽视人的作用和影响。 四、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 低级心理机能:感知觉、记忆等 高级心理机能:语言、思维等 1.随意、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如随意注意 2.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 3.实现的过程的结构是间接的,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 4.源于社会,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 5.是在人际交往中,掌握精神工具而产生和发展 的,不是人自身固有的。 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从主题和内容中反映)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通过语言实现)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游戏是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亦有翻译为维果茨基,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维果斯基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并在1925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1934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维果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其心理学思想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儿童的游戏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当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的时候,就发生游戏了。 3岁前儿童的典型行为是“立即满足” “延迟满足”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 3岁后立即满足愿望依然存在,但是出现了许多 非立即满足的、持续时间较长的愿望,正是这些愿望导致游戏的发生。 (二)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 游戏规则是儿童的自我限制(对规则的服从、对直接冲动的放弃) 游戏形成了符号的间接作用(以物代物,逐步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 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游戏行为水平 高于日常行为水平) 游戏的发生:游戏的实质是愿望的满足 理论观点: 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而人的原始冲动和欲望在人类社会中是受到压抑不能随意直接表现出来的,这种压抑如果找不到一条出路便会导致精神分裂。游戏便是解决内在心理矛盾和冲突的途径。 代表人物:佛洛依德、埃里克森、帕勒和蒙尼格 (一)弗洛伊德的游戏观点 理论基础 人格理论 本我:本能欲望 超我:社会规范 自我: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 观点 (1)儿童的行为更多地受本我的支配,活动主要 受“快乐原则”驱使 (2)成人总是以社会准则去要求儿童,控制儿童——儿童在现实中受挫 (3)游戏是协调本我和超我矛盾的中介 游戏的调节机制 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wish fulfillment) 学妈妈烧饭、学爸爸开汽车、学医生给病人看病 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mastery of traumatic events) 重复痛苦经历——“强迫重复”现象 如给娃娃打针 游戏的发展 发展结果: 以更高级的形式取代儿童的游戏——成人游戏 打趣、玩笑、幽默、创造性艺术体育活动 儿童游戏 对立面 现实 成人游戏 对立面 工作 真实吗? 严肃吗? (二)埃里克森的游戏观点 游戏是一种自我的机能 游戏是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成功结合的润滑剂(积极) 游戏调节了发展的阶段冲突 母婴游戏对良好母子关系的形成和婴儿信任感的产 生有重要意义(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 游戏中存有性别差异 在空间构造上 男孩——大楼、高塔、街道、户外冒险活动、建构活动 女孩——布置家具、户内安静活动、 (三)帕勒和蒙尼格的游戏观点 帕勒(Peller)的角色动机说 ——情感驱力才是儿童角色扮演的原因,模仿只是一种表现形式 ——情感因素:爱戴、尊敬、羡慕/嫉妒、愤怒、畏惧、敌视 模仿自己爱戴的人——可以实现成为这样的人 的愿望 模仿自己畏惧的人——可以控制焦虑和创伤 模仿低于自己身份的人——可以享受已被现实排斥的幼稚 蒙尼格(Menninger)的宣泄说 ——游戏能发泄被抑制的侵犯性冲动 ——成人可以以体育竞赛的方式释放攻击性驱力,而儿童则通过游戏释放。 后续研究证实:攻击性游戏实际上是刺激了而不是降低了后来的攻击性行为。 费奇贝克;班杜拉:攻击性行为是习得的 启示与评价 (一)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贡献 1、推动游戏理论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密切结合 2、普遍重视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价值。 3、促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