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川灌区防洪工程设计报告
甘肃省 临泽县
平川灌区防洪工程
设 计 报 告
临泽县平川水利管理所
二O一O年三月
一、概 况
1.1灌区简介
临泽县平川镇,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带,南依黑河与蓼泉镇隔河相望,西邻高台县,北靠合黎山,东与板桥镇接壤,总面积710.24km2,其中荒滩面积568.19 km2,占总面积的80%。位于东经99°51′至100°31′,北纬38°37′至39°42′之间的山前冲洪积细土平原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1350~1500m之间,自然坡降1/194。平川灌区属大陆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7.6℃,极端最低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39.1℃,年平均降水量117.2mm,年平均蒸发量2337.6mm,无霜期179天 ,全年日照时数3075小时,平均风速3.1m/s,最大风速20m/s,最大冻土深114cm。具有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特点。
1. 2 河流分布情况
黑河是我国西部地区较大的一条内陆河,发源于青海祁连山区,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国接攘,东西分别与石羊、疏勒河流域相邻,流域总面积约13万km2。
黑河干流全长800余km,发源于祁连山腹地,上游由东西两岔汇合而成。东岔又名“八宝河”,发源于海拔3800m的锦阳岭,西岔亦名“野牛沟”,源于讨赖河与祁连山4100m的主峰南坡,向东南方向流经175km至黄藏寺纳入东支流后,始称“黑河”。黑河自黄藏寺折向北流,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流程90km,至莺落峡出祁连山。进入中游地区张掖、临泽、高台三县(市),两岸地势平坦,海拔高程在1360~1400m左右,光热资源充足,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农业生产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灌溉;莺落峡至正义峡流程段185km,中途于黑河支流梨园河在临泽县鸭暖乡交汇。正义峡以下为下游区,径流流入阿拉善高平原后,北流100余公里到达内蒙古境内,称额济纳河,最后消失于居延海;
1. 3 气象、水文
平川灌区属大陆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7.6℃,极端最低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39.1℃,年平均降水量117.2mm,年平均蒸发量2337.6mm,无霜期179天 ,全年日照时数3075小时,平均风速3.1m/s,最大风速20m/s,最大冻土深114cm。具有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特点。
1.4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平川镇辖管10个行政村。灌区内总人口2.14万,其中农业人口2万人。人口分布与地形符合,呈狭长形分布。
灌区有效灌溉面积9.25万亩,其中:农田6.8万亩,林草2.45万亩,属山前冲洪积砂壤土,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小麦、制种玉米、油料、蔬菜、瓜果等多种农作物。经济林果以红枣为主,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1.5防洪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平川灌区地处合黎山前洼地平原地带,北靠合黎山,南依黑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是临泽县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洪沟较多,在夏、秋两季经常发生洪涝危害、冲毁农田及水利设施,危害当地的人生及财产安全。从80年代至今,灌区主要发生了以下几次大的山洪灾害:
①1979年7月,由于短时间内骤降暴雨,造成北部山区山洪大量汇集,由于山洪来不及下泄,直接进入耕地,造成 2800多亩耕地和365米干渠被冲毁。
②1996年7月,由于短时间内骤降暴雨,北部山区山洪汇集,直接进入耕地,造成2500多亩耕地被冲毁。
③2002年7月,由于短时间内雨量过大,造成北部山区山洪大量汇集,由于山洪来不及下泄,冲毁耕地1800多亩,干渠38米。
分析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的原因,灌区山洪灾害的主要成因是短时间内雨量过大,排洪设施又不能完全满足行洪要求。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灌区多处地段受到山洪的重大威胁,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和水利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与自然灾害英勇斗争。截至目前,全灌区共建成防洪坝(土坝)8条总长14.95km。
各防洪坝多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且均为砂土坝体,抗洪能力低。汛期遇洪水淘蚀和冲刷易被冲毁,周边群众的农舍、耕地和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相关村社多次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进行维修加固。近年来,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迅速发展起来,其中许多示范区建在山洪易发地段。为减轻山洪灾害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周边广大群众强烈要求对现有防洪工程进行加固衬砌,提高防洪能力。
二、工程设计
2.1总体布置
根据已建防洪坝布置形式,本次设计仅对原有防洪坝坝面进行加固衬砌。
2.2防洪标准
根据GB50201-94关于《乡村防洪区的等级和防洪标准》的规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