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教案-第七章理化因素所致疾病.docVIP

医学基础教案-第七章理化因素所致疾病.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基础教案-第七章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第七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第一节 中毒概述 一、中毒相关概念及分类 毒物进入人体引起机体损伤所致疾病称为中毒(poisoning)。引起中毒的物质统称为毒物。毒物可以是工业性毒物、药物,农药及有毒物动植物等。短时吸收大量或剧毒物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吸收小剂量或低毒物质引起慢性中毒。 中毒病因分为职业性和生活性两大类。中毒机制有 局部刺激,如强酸、强碱; 缺氧,如一氧化碳、氰化物 麻醉作用,如有机溶剂、吸入性麻醉剂; 抑制酶活力,如有机磷,重金属; 干扰细胞功能,如四氯化碳、棉酚; 受体竞争,如阿托品等。 二、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可产生严重的紫绀、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休克、少尿等。慢性中毒多见于职业中毒和地方病,可有全身各系统表现。常见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见教材P526~528表“常见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三、诊断 急性中毒应尽速作出诊断,以便及时有效救治。慢性中毒极易误诊、漏诊。对职业性中毒的诊断需持慎重态度。 中毒的诊断主要依据毒物接触史、相应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或毒物分析鉴定。 四、防治 根据毒物种类、中毒途径及临床表现制订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尽快脱离中毒现场;及时清除进入人体内已被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尽可能选用特效解毒药或拮抗剂;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中毒病情危重时,应迅速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并采取有效解救措施。清除胃肠道尚未被吸收的毒物,常用催吐或洗胃。还可用导泻、灌肠等。促使已吸收毒物排出,可用利尿、供氧、透析和血液灌流等。只要有可能,及时应用特殊解毒药或拮抗剂。常见急性中毒的治疗要点见教材P526~528表“常见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慢性中毒可采取解毒疗法和对症治疗。 中毒应以预防为主。加强防毒宣教和毒物管理;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防止误食毒物或用药不当;预防职业性和地方性中毒等。 第二节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1有机磷分类:根据其毒性,本类药物可分为剧毒药如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等;高毒药如甲胺磷、敌敌畏等;中毒药如乐果、敌百虫等;低毒药如马拉硫磷等。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时和日常生活中发生中毒。 2. 体内过程:毒物主要经胃肠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吸收,在体内氧化后其毒性增强。 3 中毒机制:对乙酰胆碱醋酶的抑制,使乙酰胆碱不能分解而在神经末梢蓄积作用于胆碱能受体,使胆碱能神经发生过度兴奋,导致先兴奋后抑制最终衰竭的一系列的毒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严重患者可因昏迷和呼吸衰竭而死亡。毒蕈碱样症状 这组症状出现最早,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类似毒蕈碱作用,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临床表现先有恶心、呕吐、腹痛、多汗、尚有流泪、流涕、流涎、腹泻、尿频、大小便失禁、心跳减慢和瞳孔缩小。支气管痉挛和分泌物增加、咳嗽、气急,严重患者出现肺水肿。烟碱样症状 乙酰胆碱在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处过度蓄积和刺激,使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发生肌纤维颤动,甚至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患者常有全身紧束和压迫感,而后发生肌力减退和瘫痪。呼吸肌麻痹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受乙酰胆碱刺激后有头晕、头痛、疲乏、共济失调、烦躁不安、诡妄、抽搐和昏迷。解磷定)和氯磷定双复磷双解磷每次皮下注射0.5~1mg,隔30~60分钟1次;对严重中毒,每次静注1~2mg,隔15~30分钟一次,至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并改用皮注。中毒职业性中毒 铅冶炼和溶炼、酸式蓄电池制造和铅颜料生产。铅在铅锌矿冶炼、铅熔炼和浇铸加工、铅颜料和铅塑料稳定剂生产中,产生的铅蒸气经凝结为铅烟,或形成铅尘,如颜料密陀僧(PbO)、黄丹(Pb2O3)、红丹(Pb3O4)、铅白[PbCO3.Pb(OH)2]。铅烟和铅尘易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以呼吸道为主进入途径的职业性铅中毒。公害性中毒 铅的污染主要来自铅的生产和加工业;城市交通含四乙基铅动力汽油尾气的排放;含铅、油漆等的广泛使用对生活环境的污染。后二者曾成为某些发达国家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原因。生活性中毒 生活性铅接触日益增多,如油漆家俱、塑料制品、化妆品染发剂、皮蛋加工等,均可含少量铅;某些地区饮用水、食物、蔬菜中含铅量高。我国某些地区有沿用“锡壶”盛酒烫酒的习俗,在一个时期内连续饮用,引起慢性或亚急性铅中毒。药源性中毒 服用含铅丸剂樟丹、黑锡丹治疗癫痫与支气管哮喘,如达到中毒剂量,可引起中毒。 母源性中毒 铅可经胎盘和乳腺分泌传递给胎儿和婴儿,损害正常发育和引起中毒。 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使血清和尿液δ-氨基-γ-酮戊酸(ALA)增多。大量ALA进入脑组织引起行为和神经效应改变,甚者发生铅中毒脑病。神经病变可有周围神经麻痹,平滑肌痉挛引起铅绞痛。 3、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口中有金属味,有恶心、呕吐、便秘、腹泻以及顽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