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学史PPT
本章要点 “服石”风气盛行与炼丹术 制药化学的奠基人——葛洪 雷敩的《炮炙论》 药王孙思邈与大医精诚 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 唐代本草学优秀著作《本草拾遗》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药学的繁荣 (公元220 ~265~317~479~589~960年) 第一节 社会情况及“服石”风气的盛行 社会背景 寒食散(五石散) 服此药致病者,有何晏、裴秀、晋衰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等,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则因服散而成残疾。其风自魏晋至唐,历五六百年而未中断。 孙思邈《千金方》 有收录记载 但是明确指出其危害:”焚其方,以绝 万世之祸”。 皇甫谧 字士安,小时名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西晋安定朝那人(今甘肃灵台)。著名医家,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药学的繁荣 (公元220 ~265~317~479~589~960年) 炼丹术与制药化学 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魏晋南北朝炼丹家:葛洪,陶弘景,鲍姑 葛洪抱朴子内篇 陶弘景 合丹法式 , 合丹节度 , 集金丹黄白要方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丹房诀要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药学的繁荣 (公元220 ~265~317~479~589~960年) 制药化学的奠基人——葛洪 葛洪,东晋名医,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镇江人)。著有《肘后方》, 《金匮要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化学变化。 葛洪 抱朴子 养生方法 起居“六勿”:“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 《抱朴子·道意》云:“明德唯馨,无忧者寿。”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药学的繁荣 (公元220 ~265~317~479~589~960年) 第三节 药政设施和本草著作 魏晋沿袭汉代,设“本草待诏”,“药丞” 后汉设“尚药监”,“药丞”,“方丞” 梁设“药藏丞” 之后“尚药”由太医兼 造纸业发达,代替竹简 本草著作众多,多佚传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药学的繁荣 (公元220 ~265~317~479~589~960年) 第四节 药物制剂的改进——雷敩的《炮炙论》 蒸/炒/焙/灸/炮/煅/浸/酒浸/醋浸/飞/膏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药学的繁荣 (公元220 ~265~317~479~589~960年) 第五节 药物效用的分类——徐之才的《十剂》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药学的繁荣 (公元220 ~265~317~479~589~960年) 第六节 本草学的整理——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影响千年之久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药学的繁荣 (公元220 ~265~317~479~589~960年) 第七节 药王孙思邈与《千金》三书中的方药 《千金要方》4千多首 《千金翼方》2千多首 《千金食治》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大医习业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步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医术精通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