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品不良反应与用药错误PPT
第一节:用药错误的简介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卫医政发2011[11]号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勤部卫生部 2011.1.30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 药品风险来源的3个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ME) 药品在临床使用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不当。 药品损害事件(药品质量缺陷 Product quality defects) 由于药品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造成的对患者的损害。 * 不良事件定义( Adverse Event ADE/AE ) WHO将不良事件也定义为不良感受, 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 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报应关系。(是一种伤害,由医学处理引起而不是潜在疾病,并因此延长了住院时间,给病人出院后带来残疾,或两者都是。) 药品不良事件包括二个要素: 一是不良事件的发生是由上市药品引起的; 二是产生的结果对人体有害。 * ADR、ME与ADE的关系 * 用药错误发生的环节 48%被阻止 33%被阻止 34%被阻止 只有2%被阻止 * 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药剂学相互作用 20%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PH为9.5-11)与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混合后,PH改变,可使磺胺嘧啶结晶析出,进入微血管后可引起栓塞,导致周围循环衰竭。 如红霉素乳糖酸盐在注射用水中相当稳定,但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的溶解性不佳,若直接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可生成胶状物而不溶;但若将粉针溶于注射用水后,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则无相关问题。另外,红霉素在PH6.0-8.0的条件下稳定,而葡萄糖注射液的PH为3.2-5.5,因此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若需选择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需在每1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4%碳酸氢钠1ml,调节PH约为6后再使用 * 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药动学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的吸收 如合心爽与地高辛合用,后者的血药浓度可提高。 影响与血浆蛋白结合 如保泰松,水杨酸类、苯妥英钠可置换双香豆素、华法林等抗凝血药,引起凝血障碍、出血等 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 如雷尼替丁可使环孢素的代谢受阻 影响肾脏排泄 肾小管的重吸收率可因尿液PH改变而改变,如奎尼丁与氢氯噻嗪合用,后者可使尿液碱化,前者大部分不解离,脂溶性强,易被肾小管重吸收,使血药浓度升高,引起心脏毒性反应(可选呋塞米,不使尿液碱化) * 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药效学相互作用 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可以对另一种药物的血药浓度没有明显影响,但可以改变后者的药理效应 改变组织或受体的敏感性 对受体以外部分的影响 改变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 * 药品赋形剂 甲醇—臀肌挛缩、溶血、低血压、局部刺激、过敏;胺碘酮、沙丁胺醇气雾剂 丙二醇—乳酸中毒、溶血、血清高渗、中枢抑制、肾毒性;注射液:复合维生素B、硝酸甘油、苯巴比妥、地西泮 乙醇—局部刺激、溶血、过敏;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乳糖—腹泻、腹痛、腹胀、龋齿、牙龈炎;硝酸甘油片 甜味剂—头痛、加重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渗透性腹泻;丙戊酸钠糖浆等 * 药品赋形剂 本品含辅料阿斯帕坦。苯丙酮尿酸症患者不宜使用。 苯丙酮尿酸症,临床上常简称为PKU,可怕的智力障碍遗传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同时也是一种代谢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因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缺陷引起的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苯酮尿症患者摄取阿司帕坦可能受到致命的影响。每6万到9万人中就会有一位不幸的人患上丧失苯基丙氨酸分解酶素的先天性遗传疾病,他们如果摄入含有阿司帕坦的食品,就会出现严重的智力障碍。 * 发生不良反应怎么办? 第一章、药品不良反应 * 第三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度 第一章、药品不良反应 * 新药上市 临床前研究(药理、毒理) 临床试验 * 新药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病例数20~30例。 Ⅰ期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病例数≥100例 Ⅱ期 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病例数≥300例。 Ⅲ期 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应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安全性。 病例数>2000 Ⅳ期 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 *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