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 京 大 学 学 报 f哲 学 社 会 科 学)
一 九八三年 第二期
. 二 ==二 == = = = = === —一=== = =■—二 : 二 === 一 ==二
论杜勃罗留波夫的 “现实的批评
马 莹 伯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杜勃罗留波夫右其短促的一生中写了许多出色的文
艺评论。它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精眉的分析不仅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
值,而且往往也使作者本人为之叹 。杜勃罗留波夫的文艺批评 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呢?这是因为他采取了比较正确、比较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他把 自己的文艺批评称为 “现实
的批评”。这一点,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瞿私 自同志在旅俄期间写的 《十月革命前的俄
罗斯文学》的 《文学评论 》一章中就向中国人民作了介绍。 秋 白同志捉到了杜勃罗留波夫
的著名论文 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 等,指出 “此科评论他 自己称之为现实的评论 。(1)
那末,什么是 “现实的批评”呢?它的基本精神包括哪些方面呢?我们要从杜勃罗留波
夫的理论主张和批评实践中来进行具体的考察。这对予我们今天加强和改进文艺批评,是很
有借鉴意义的。
(一)以作品所提供的东西戈依据,不以主顼想法强制作老。
杜勃罗留波夫在论述如何对待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作品时,清楚地 明了这个原则,他说:
“为了做得更好起见——就得使用 目的在于批评干}【的作品所提供绐我们的东西 的现实的批
评。,,(I,267)[2] “现实的批评对待艺术家作品的态度,应该正象刘待真实的生活 象一
样 他研究着它们,努力明确它们本身的界限,搜集它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然而千万
不要为了这个而奔 :为什么这是燕麦——而不是裸麦,这是煤——而不是钻石。” (I,269)
这里所说的要象对待生活现象一样来列待艺术作品,当然不是把艺术和生活混为一谈,而是
强调。艺术作品作为作家审美意识的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表现,它是客观存在,因此,正象
我们在研究生活时要从生活现象本身出发一样,在研究艺术作品时也要从艺术作品本身出发。
而不外加任何主观臆想的成份。这种态度是唯物主义的。我们知道,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不
过是对 自然界本来面 目的了解,而并不附加以任何外来的成份。杜勃罗留波夫的 “现实的批
评所主张的正是这种态度。
杜勃罗留波夫的这个主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在当H寸的俄国批评界,不以作品所
提供的东西为依据,而以批评家 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强制作者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一 种是以自己的政治、道德见解去强制作者。例如,当时的西欧派和斯拉夫派在评论奥
斯特罗夫斯基的作品时就都从 自己的主观臆想出发,各执一端。主张全盘欧化的西欧派责备
奥斯特罗失斯基,说他敌视欧洲文化,把彼得一世改革以前的古老的俄国理想化,宣扬国粹
主义的斯拉夫派却又责备他向西欧派低头,因为他的作品不符合他们那种企图恢复古老俄国
的生活方式的要求。实际上,论战双方都是没有根据的。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剧作真实而深刻
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的现实,它们既不是西欧派主张的图解,也不是斯 夫源信条
的 卢简。杜勃罗溜泼欠正确也酱出,要把奥姘持罗犬斯基 “当作一个描写俄罗斯生活特定
部分的作家去直率而单纯地观察他”,而不能把他 “当作一个适合于这一派或者那一派概念
的道德的说教者去观察他”。 (I,264)
除了以自己的政治、道德见解去强制作者而外,主观主义的批评还有一种表现,这就是
用某种陈腐的荚学规则去套作品。例如,关于戏剧创作,当时就有诸如此类的清规戒律。戏
剧的主题必须是使我们看出情欲和道义进行斗争的 件,当情欲得胜,就带来不幸的后果,
而当道义得胜,就带来毕福的后果;戏剧发展必须遵守严格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凡是没有直
接参与事件的人物就不应当出现;人物的对活不能违背文学语言的 “清净”,不能流于 “庸俗”,
等等。而奥所特罗夫断基的著名剧作 《大雷雨》恰恰不符合这些清规成律,于是,有的批评
家就把它说得一无是处,斥之为 “对岂术的鲁莽侮辱”。杜勃罗留波夫尖锐地指出,这是一
种 “rj时的批评八股”,它是从当时十分流行的 《修辞学》和 《艺术文学理论 》教科书里畈
来的,它把美学看作篷死的教条,无视创作实践中美学的发展 。杜勃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