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元曲選.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課 元曲選

P6 第二課 元曲選 上方資料 P14 元曲補充 ● 曲的形成  北宋末年,金人入侵中原,接著蒙古人南下建立元朝。在這一時期,外族的音樂有大量輸入的機會。文人為這些新音樂所填的歌詞,形成了新的文學風氣與體裁,這種新文學體裁便是「曲」。(其餘補充資料詳見P15-1) (一)天淨沙秋思 題解補充 ● 創作背景  本曲的創作時間雖無法確考,但根據馬致遠的生平資料,可知他早年生活在大都,頗有意於功名,但仕途不順。中年在南方度過,曾擔任稅務官,但生活並不如意。晚年則退隱杭州。所以天淨沙可能是作者中年仕途失意,漂泊到南方時所作,因離鄉遙遠,前途又一片茫然,面對秋天黃昏的蕭颯景象,其心情之悲傷可想而知,於是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作品。 P15 作者補充 1.生 平  馬致遠生於富豪之家,飽讀詩書,早年生活在大都,頗有意於功名,但仕途不順,為官約二十年後退隱。  退隱後在杭州居住,生活以作雜劇、寫散曲,以文會友,與民間藝人交往為主。他名貫梨園,被後人尊稱為「曲狀元」。  從其散曲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和性格,他有富豪的身世、理想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悲鬱。中年過著「酒中仙」、「風月主」的狂放生活,晚年歸於「林間友」、「塵外客」的閒適心境。他的遭遇,正是那黑暗時代文人生命的典型。 2.文學成就  劉大杰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評判馬致遠在元代散曲的地位:「正如李白之於唐詩,蘇軾之於宋詞,都是代表那一個時代的大家。」  至於馬致遠的雜劇作品多取材歷史故事,對官場黑暗和世風險惡予以強烈的批評,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列為「元曲四大家」。 P16 內容分析  本曲題為「秋思」,卻不從「思」字下筆,而是排比了九種景物,藉以描繪深秋的景象。第四句「夕陽西下」仍然寫景,指出遊子奔走在古道上的時間,也使整個畫面塗上一層暮色蒼涼的色彩。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寫遊子浪跡天涯的惆悵之情,是全曲主旨所在。 1.描繪深秋、黃昏淒涼的景象,襯托遊子的淒苦心情。 2.一彎小溪,溪上搭著一座小橋,溪邊有戶人家,帶給人寧謐而溫馨的感覺,從而反襯出遊子漂泊在異鄉的悲痛。 3.在年久失修的荒僻道路上,一匹瘦馬緩緩而行,構成一幅寂寞蒼涼的景象,更襯出遊子的孤苦無依。此句依然是寫景,古道是蒼涼的,西風是蕭瑟的,而瘦馬則是疲憊的,構成了一幅極具感染力的秋景。 4.點出遊子奔走在古道上的時間,使整個畫面塗上一層暮色蒼涼的色彩。最後由景入情寫遊子浪跡天涯的悲苦情懷。 P17 本文特色 1.寓情於景,借景抒情  前四句深秋的景象,將斷腸人的心情襯托得愁苦哀傷,而「斷腸人」也賦予前面景物濃厚的感情色彩。 2.疊用名詞,文字精鍊  開頭三句是鼎足對,用的全是名詞,十八個字包羅了九種自然景物,整齊的連綴在一起,構成一幅蕭瑟淒涼的秋景。 3.正襯反襯,運用得宜  前三句描寫三組景色,雖有正襯、反襯的不同,但作者藉以凸顯悲苦的心情是一致的。 4.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王國維 人間詞話說這首小令:「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評價中肯且深刻。 (二)雁兒落兼得勝令 P18 題解補充 ● 創作背景  張養浩曾任政府要職,他為官清廉公正,直言敢諫,在朝廷常受排擠,因感仕途險惡,在五十二歲時,以父親年老為由辭官歸養,隱居在山東 濟南 雲莊別墅。從曲詞的內容來看,這首曲子應該是他隱居時期的作品。 作者補充 1.自幼好學,胸懷抱負  張養浩自小好學孝順,很受鄉人稱讚。二十歲時到京城,想一展抱負。把著作呈獻給宰相不忽木,不忽木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徵召他為禮部令史,又推薦他進入御史臺。歷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參知政事)。 2.歸隱復出,賑災而死  英宗 至治元年,張養浩辭官歸隱,到了文宗 天曆二年,關中地區大旱,朝廷特別徵召他到災區賑災。到了任所,他隨即進行賑濟工作,一有空檔,便外出救濟災民。經過四個月的勤政撫民,不幸積勞成疾,病死任所。朝廷追封他為濱國公,諡文忠。(張養浩事蹟補充詳見P21) P19 內容分析 1.描繪山中雲霧變化莫測,時而雲遮霧繞,時而雲消霧散,為山增添了不同的美感。 2.進一步描述雲、山的相互關係。山色因雲彩而變化,雲來則晦暗,雲去則明朗;雲彩有時高於山頭,有時瀰漫山間。它們互相映襯,共同組織成一幅高低隱顯、變化多端的圖畫。 3.寫出山中的生機野趣,襯托出作者與山猿、野鹿為鄰,超然世外的心性。鹿為警覺性高的動物,鹿能夠安眠於山草,表示為無人煙的環境。 4.描寫物我相融的境界。 P20 本文特色   本曲是作者歸隱山東濟南雲莊別墅時所作,他描繪出雲山如詩如畫的景致,抒發了隱遁山林,放情山水的樂趣。茲將全篇分為兩個段落加以闡說: 1.雁兒落寫遠望雲山變化的景色 描繪高山雲霧變換之美,更寫出了雲山渾然一體,互相映襯所造成的奇觀,手法相當高明,令人嘆服。 2.得勝令寫置身雲山之中的感受  作者置身雲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