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叶技术培训.
茶叶技术培训 铜仁地区生态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温顺位(茶叶高级农艺师) 茶树栽培 第一章 茶树栽培简史与茶区概况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又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我国云贵高原是茶树原产地中心,人工栽培茶树有已有3000多年历史。茶叶早已成为世界人民普遍爱好的饮料。世界各国的茶种、茶苗最初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入的,故中国被誉称为世界茶叶的祖国。 第一节 茶树栽培简史 早在唐代,我国饮茶文化、种茶技术及茶叶生产贸易已开始向外传播。到20世纪末,茶树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至世界五大洲,有58个国家种茶,种植面积达250万公顷,产茶近300万吨,出口量达120多万吨中,我国茶园面积110万公顷,年产茶50万吨,出口量20万吨,有近亿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茶叶已成为全球消费者最受欢迎的饮料,茶业已发展为世界上尤其是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行业,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二)第2阶段(1950~1979)为华茶恢复与发展时期 (三)第3阶段(1980年以来)为华茶振兴时期 二、我国茶树栽培技术的变革 20世纪我国茶业的衰落与兴盛,除政治经济因素外,与茶叶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茶树栽培技术是茶业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近50年来,重点围绕着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改善茶叶品质等方向进行研究与实践,使茶树栽培技术不断进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促进我国茶叶生产的持续发展。在众多栽培技术中,高生产力栽培技术和南茶北引的成功对推动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低成本、高生产力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高效益和低成本的栽培技术一直是20世纪我国茶树栽培所追求的目标,并在茶园土壤肥料、种植密度、作业机械化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土壤肥料是茶树生长的基础。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茶园肥料主要施用农家有机肥,如畜肥、厩肥、饼肥等,种植绿肥改良土壤。 (二)南茶北引山东种茶成功。 1952~1966年,进行“南茶北引”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派员住点日照,经十多年的引种试验,对茶树安全越冬和高产栽培管理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如密植矮化栽培、深沟浅播和土墩深播保苗,春肥巧、夏肥促、秋肥控,冬肥保的施肥方法,灌水、铺草加风障的越冬措施及因地制宜春修剪等,在日照西赵庄等建立大面积示范园,对南茶北引成功和推动山东种茶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 铜仁地区茶叶生产历史 铜仁地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沿河县塘坝乡榨子村马家庄、大田组有集中连片种植人工栽培古茶树,有1000年茶树3株,500年以上集中连片茶树123株;印江县永义乡团龙村现存活的一棵已达200多年茶树,堪称我区的茶树王,见证着我区茶叶生产的发展历史。据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贵州通志》记载,石阡茶叶生产“始于唐代,种茶、饮茶遍及于明朝,岁约出10万斤”。在唐代铜仁地区之茶就得以称绝,据陆羽茶经载(成书于公元760一780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我区的石阡、思南、印江、沿河、德江县属思、夷州地区。 清初名著《儒林外史》中写道:明代镇远府汤总兵的儿子赴京会考,从包溪坪山—带备了“六篓贡茶”到京送给官家。其中的“六篓贡茶”就是石阡坪山的“贡茶”,可见明清时期石阡坪山茶已在全国享有盛名。《印江志》记载:明永乐年间梵净山绿茶被列为朝廷“贡品”。《沿河县志》中记载“姚溪茶、野茶坨昔皆为贡品”。在印江、思南、松桃的县志中,有关于在明、清时期生产茶叶的记载,但直至解放初期,相当的一段时期内,我区各县的茶叶生产自给自足,生产水平低,发展慢。石阡县茶叶生产规模相对较大,在上世纪50年代初,茶园面积达到万亩,成为贵州省被国务院表彰的两个县之一(另一个是湄潭县)。 千年茶树王 第三节 中国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 地理分布范围更加广阔,从北纬18℃-38℃,东经94℃-122℃;从低丘陵到海拔2600米的高山,秦岭和准河以南,大约260万平方公里地区内,包括浙江、湖南、安徽等19个省区的近千个县(市)都有茶的分布,其中山东、甘肃、西藏等三省(区)是近年来开发种植成功的的新区,近几年来,我国茶园面积一直保持在100万公顷以上,产茶在50万吨以上,生产茶类以绿茶最多,约占一半以上,其次是红茶约占四分之一;还有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紧压茶以及多种特种茶 。 一、华南茶区 本区是我国最南部的茶区,属茶树生态最适宜区,有福建、广东省中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云南省南部及台湾省。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乔木型大茶树,野生状态一其他常绿阔叶树种混生。栽培品种主要为乔木型大叶种、小乔木和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也有分布。区内最适宜发展红碎茶。生产的茶类有红茶、普洱茶、乌龙茶、六堡茶、还有铁观音等名茶。 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