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洞庭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PDFVIP

论洞庭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洞庭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

中国农史 2002 年第 2 1 卷第 2 期 论洞庭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吴小平 ( 厦门大学  历史系 ,福建厦门 361005)   摘  要 :文章从农业遗存 、农业生产工具 、以农业为基础的动物饲养 、陶器制作和永久性定居村 落五方面对洞庭湖区不同史前考古学文化时期的农业经济概况进行了探讨 ,寻求出湖区史前农业 非持续性的发展轨迹 ,指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不同时期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 关键词 :洞庭地区 原始农业  环境 在生产力落后的原始时期 ,人类的一切生产行为无不打上环境的烙印 ,原始农业也不例外 。但是 ,原始农 业的产生 、发展如何受环境的影响 ,其过程如何呢 ? 我们以往的认识则较为模糊 ,因此对其互动过程的研究实 有必要 。本文试以洞庭地区为例 ,不正之处 ,请多批评 。 一 、洞庭湖区原始农业的发展轨迹 判断原始农业的发生和发展程度 , 目前考古界通常以农业遗存 、农业生产工具 、以农业为基础的动物饲 养 、陶器制作 、永久性定居村落的有无 、多寡和大小为根据 。要探讨洞庭湖区原始农业的发展轨迹 ,需以完整 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为前提 。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 ,洞庭湖区已建立了虎爪山文化 —鸡公 文化 —乌鸦山文化 —彭头山文化 —皂市下层文化 —大溪文化 —屈家岭文化 —石家河文化完整的史前文化发展序列 。下面便从 上述五点探讨每一考古学文化时期的农业发展情况 。 1 虎爪山文化 、鸡公 文化时期 。这时期属旧石器早中期 。据调查此时的遗存有 60 几处 ①,遗存中发现 各种生产工具 ,其组合有砍砸器 、大尖状器 、石球 、刮削器等 ,其中以大型的砍砸器 、大尖状器为主 ,小型的刮削 器少见 。对砍砸器和尖状器的功能分析 ,这两者都是典型的采集用具 ,如采集块根植物 、砍砸硬果 ;而刮削器 , 多用来切割肉类 。并没有确切的农业生产工具 。器物组合说明 ,这一时期的经济生产方式是以采集为主 、渔 猎为辅的生产方式 。 2 乌鸦山文化时期 。属旧石器晚期 。此时遗存仅发现 12 处 ②,生产工具组合有石锤 、砍砸器 、似手斧 、大 尖状器 、刮削器 、尖状器等 ,可分为大型和小型 ,大型石器包括石锤 、砍砸器 、似手斧 、大尖状器 ,其形状较上期 小 ,数量也很少 ,所占比例不足 30 % ;而小型石器为多种形式的刮削器和尖状器 ,所 占比例高达 70 % 。器物组 合说明 ,此阶段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上阶段不同 ,变成以渔猎为主 、采集为辅的经济生产方式 。 3 彭头山文化时期 。年代在 8900 ———7800BP 。此时期出现了永久性定居村落 ,在 15 处遗址中普遍发现了 柱洞 、红烧土等建筑遗迹 。如在彭头山遗址 ,发现一东西长 6 米 ,南北宽 56 米的房屋基址 ;在八十 遗址中 , 除见红烧土和柱洞外 ,还发现环聚落围沟和围墙 。生产工具方面 ,基本为打制石器 ,如刮削器 、砍砸器和石锤 , 仅八十 遗址中出土一件磨制石斧 ;陶器方面 ,器型简单 ,有罐 、釜 、钵 、盘 , 皆圜底 ,多为夹炭陶、饰粗乱绳纹 ; 此时已发现了稻田。这些说明此时期洞庭湖区原始农业早已发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但从生产工具来看 ,缺乏 ① 国家文物局 : 《中国文物地图集 ·湖南分册》,湖南地图出版社 ,1997 年 ;吴小平 : 《洞庭湖区史前环境考古研究》,南京 大学考古学硕士论文 ,1998 年 。 ② 吴小平 : 《洞庭湖区史前环境考古研究》,南京大学考古硕士论文 ,1998 年 。 — 16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典型的农业生产工具 ;而聚落遗址较少 ,其规模也相当有限 ,一般仅 3000 平方米左右 ,这说明可容纳的人口有 限;陶器制作也原始 ,说明其尚未从成为独立的一生产部门。这些说明当时农业生产相当有限 ,其经济生产方 式以采集渔猎为主 、农业为辅 。 4 皂市下层文化时期 。年代为 7800 ———6800BP 。聚落遗址有 34 处 ,较上期增长一倍 ,且聚落规模也有较 大的改观 ,如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