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中西医学发展轨迹.docVIP

浅析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中西医学发展轨迹.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中西医学发展轨迹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析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中西医学发展轨迹 丁洁 仇锦波(通讯作者)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 【摘要】 医学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在千百年的漫长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最终成为今天的中、西医学。了解它们的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探索更多的未解之谜,为更好地推动中西医发展给力。 【关键词】 传统医学 西医学 发展 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087-02 中西医是整个医学的两大分支。“中医”系指起源和发展于中国古代的医学体系,是对几千年来在国人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整体医学体系的抽象和概括,所以也称为“祖国医学”或“传统医学”。“西医”是对起源和发展于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体系,最早源于古希腊,后在西方经过几百年发展而形成的整个医学体系的抽象和概括。近百年来,西方医学起初是在传教士的活动过程中下传入我国的。由于中西医学之间理论和技术的差异,曾引起科学界、政治界,特别是医学界、哲学界的纷争与较量,中医药也因此而曾经数次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在人类发展需要多元文化、多种学科支撑的今天,曾经的存废之争终于已成过往烟云。 1 祖国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在我国,中医学已走过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历朝历代都留下了时代痕迹,有过不可磨灭的创新或创造,涌现过众多名医名家,产生了许多重要医书,也形成了有不同特色的学派。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对10多种疾病研究的记载。在周代,中医学已开始分科。例如,《周礼?天官》就将中医学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四科;并已使用望、闻、问、切等客观的诊病方法以及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同时, 还建立了一整套医务人员分级和医事考核制度。例如,《周礼?天官》记述道:医师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药工)二人,史二人,徒二人,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已出现了不少著名医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医和、医缓、长桑君、扁鹊、文挚等。当时,《内经》等经典著作的面世,那是中医学理论的第一次总结。秦汉时期,中医采用涂漆的木制人体模型展示人体经络,那是世界最早的人体医学模型。在临床医学方面,东汉张仲景在其医著《伤寒杂病论》(简称《伤寒论》)一书中,专门论述了外感热病以及其他多种杂病的辨证施治方法,此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那时,外科技术也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已经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以酒服“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其中胃肠吻合术为华佗之擅长。《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西汉初期的名医淳于意(又称仓公)曾创造性地将所诊患者的姓名、籍贯、职业、临床表现、诊断及方药予以记载,称之为“诊籍”,这是现今已知最早有记载的临床病案,其中也包含了治疗失败或死亡的记录[1、2]。 从五世纪的魏晋南北朝(420-479)到隋唐五代,切脉诊断技术的成就突出。例如,晋代名医王叔和在前代著作《内经》、《难经》“独取寸口”诊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使之规范化,并归纳了二十四种脉象,提出了脉、证、治并重的重要理论。针灸专著主要有西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炼丹和方书的代表作有西晋葛洪的《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在制药方面,南北朝雷敩的《雷公炮炙论》记述了约300种中药炮炙加工方法,故雷敩也由此而被誉为我国制剂学的始祖。南北朝时期,龚庆宣所著《刘涓子鬼遗方》则是最早期的外科学著作。此外,还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等病因、病理专著;儿科专著则有隋唐间的《颅囟经》。在唐代,苏敬等所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同时还有孟诜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蔺道人的伤科专著《理伤续断秘方》、昝殷的产科专著《经效产宝》以及孙思邈编著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综合性医书。当时,还曾将一些寺庙辟作疠人坊,对麻风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此相当于现代的传染病院。 在宋金元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医学和医学教育的重视,创设了校正医书局,并集中了当时的一批著名医家,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收集、整理、考证、校勘,出版了一批重要医籍,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北宋时,王惟一于天圣四年(1026)编著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次年又主持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在针灸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对后世针灸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宋代已经有各种类型的医院、疗养院,有专供宫廷中患者疗养的保寿粹和馆,供四方宾旅患者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