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陶瓷发展史.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淄博陶瓷发展史

约前6010年—约前5600年(后李文化时期) 据考古工作者对淄博地区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临淄区齐陵街道后李官庄“后李遗址”出土的陶器考证,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先民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已开始制作陶器。其早期产品均为夹砂陶,以圆底器为主,器类单调,均以手制。是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产地之一。 约前5500年—约前4300年(北辛文化时期) 今张店区傅家镇浮山驿村、黄家村附近皆产陶器,所制器物有钵、鼎、壶、罐等工艺水平较后李文化时期有明显进步,开始大量制作泥质陶,具有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的鲜明特色,距今约七千年左右。 约前4040年—约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 陶器生产较前有新的发展,生产范围扩大。主要分布在今张店、临淄、淄川境内,迄今已发现此时期的遗址30余处,其早期产品多为红陶,中晚期为灰陶、白陶及彩陶,在使用原料、成型、烧成等方面,先人们已积累了丰富经验。 约前2010—约前1530年(龙山文化时期) 制陶业在前代基础上已发展到相当水平。陶器制作成为氏族部落的一种专业劳动。普遍采用快轮成型,产品以黑陶、灰陶为主,种类很多。其中,黑又亮的薄壁陶最著名,产地分布较广,今临淄、张店、淄川、周村、桓台、博山、沂源各区县共有产地60余处。 夏商周 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根据淄博地区已发现的“岳石文化”考证,这一时期的陶器生产仍很发达。主要集中在临淄、桓台、淄川、沂源、周村境内。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商代) 制陶手工业与夏代相比有较大发展,主要分布在临淄、张店、淄川、桓台、周村等地,以烧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 前11世纪—前771年(西周时期) 西周初年,武王封姜尚为齐国君,都治临淄。对制陶手工业颇为重视,专门设置“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临淄附近出现官营作坊。齐国制陶业较前发达,始制白釉陶器及砖、瓦等建筑用陶。 前770—前476年(春秋时期) 各地仍以生产鬲、鬶、盆、豆、盂等日用灰陶器和瓦、水管道等建筑陶为主,制陶业中出现了产品分工。 前475—前221年(战国时期) 淄博地区制陶业开始形成作坊集中的手工业生产,许多私营作坊出现。产品由日用生活品扩大到明器、陶制工具。随着城邑建设的扩大,建筑陶空前发展。 汉魏六朝 前221—前207年(秦代) 秦统一中国后立郡县制、设齐郡,治临淄,辖今淄博大部地区。制陶业无大发展。仍生产日用陶和建筑用砖瓦。 前206—25年(西汉) 制陶业复兴,淄川地区发展尤快,建筑用陶的烧造技术和品种较前代有了显著进步和扩大。陶塑,异军突起。 25—220年(东汉) 低温绿色釉陶器制作成功。各种陶器大量生产。制陶技术进入了新阶段。 220—420年(三国·两晋) 除西晋得到短暂统一、社会一度安定外,一百多年里北方连年战乱,兵连祸结,淄博地区的制陶业一度逆转。临淄以及市区北部的陶器生产逐步衰退,制陶业由北向南转移。 534—550年(北朝·东魏) 今淄川区寨里村窑场兴起,以烧造青釉瓷开创淄博瓷器之先河,为中国北方最早生产青瓷的产地。 550—577(北朝·北齐) 寨里窑制瓷工艺明显进步,产品质量日渐精进。以青釉莲花瓣尊为代表,其胎骨坚致、釉色莹润,造型优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同时,烧造黄色铅釉陶器。 隋唐五代宋元 581—618年(隋代) 寨里窑继续烧造青釉瓷。 618—907年(唐代) “贞观之治”后,淄川磁窑务(今磁村)窑场崛起。713年(开元元年)于村南建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华严寺”。中期,以盛产黑釉瓷标新立异,并兼产青釉、酱色釉产品,创制茶叶未釉。晚期,各种色釉比较纯正,器类复杂,形制多样。 907—960年(五代) 磁村窑首创白釉瓷器,并采用高温绿斑彩装饰。 960—1008年(北宋早期) 由于农业、手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淄博地区的陶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窑场不断出现。颜神店(今博山)、八陡、坡地、万山和淄川巩家坞、郝家村一带窑场相继兴起。 1068—1077年(北宋·熙宁年间) 颜神店窑户集资于北岭村建窑神庙,窑业日盛。磁村窑以生产白釉瓷为主。烧窑燃料由柴改煤,装饰出现了剔花、刻花。 1108年(北宋·大观二年) 颜神店、坡地、万山、郝家村一带已发展成为主要陶瓷产地。 1205年(金·泰和五年) 磁村窑工艺技术进入鼎盛时期。烧成采用匣钵、碗笼、装饰首创二次烧成釉上彩、篦纹、粉杠、白釉黑花、纹胎及各种雕塑。颜神店窑业盛况空前,品种之多,规模之大,堪与磁村窑场相媲美,所产青瓷印花和低温三彩釉独树一帜。 1294年(元·至元三十一年) 淄川坡地、万山及颜神镇、八陡等地窑场在前代基础继续烧造传统产品。但器物一般都浑厚体重、装饰单调。以黑釉、白釉黑花器为多见。 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 淄博地区连年兵燹和天灾,民不聊生。陶瓷业遭到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