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第十三章-学前儿童-幼儿教育篇5.ppt

(学前心理)第十三章-学前儿童-幼儿教育篇5.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心理)第十三章-学前儿童-幼儿教育篇5.ppt

罗夫及其同事(Roff,et al.,1972)追踪研究了几千名三到十年级的男孩,结果发现,在不同的社会阶级中,同伴关系质量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在较高和中等的社会经济地位中,那些在群体中被拒绝的男孩犯罪率最高,但在最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中,犯罪行为也经常发生在被拒绝和被人喜欢的男孩身上。因此,在所有不同水平的经济地位中,不良的同伴关系与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 * /soft/ dsree 社区文化氛围也是影响攻击行为的重要来源。在一个把攻击行为当做维护个人利益有效手段的社会里,或在一个以武力决定个人威望的区域中,儿童热衷于攻击行为是不奇怪的。 ? 以班杜拉(A.Bandura)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者认为,电视对儿童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它教给儿童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方式;(2)它使儿童放松了对攻击行为的抑制,使暴力合法化;(3)它降低了儿童对暴力的敏感性,并习以为常;(4)它使儿童对现实的想象建立在自己的行动上,过分地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由报复发展到攻击。 * /soft/ dsree wrewtretrtry tgfhgfhgjhkk wrewtretrtry tgfhgfhgjhkk wrewtretrtry tgfhgfhgjhkk wrewtretrtry tgfhgfhgjhkk wrewtretrtry tgfhgfhgjhkk wrewtretrtry tgfhgfhgjhkk wrewtretrtry tgfhgfhgjhkk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 * /soft/ dsree 第一节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它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又是社会化的结果。 * /soft/ dsree 一、亲社会行为的早期发展 ? (一)3岁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 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已经开始注意到儿童早期的亲社会行为。斯特恩(L.Stern)在1924年从观察中得出结论,即使2岁幼儿也已经有感受他人悲伤的能力……并力图安慰帮助他人。勒温(1942)研究了18个月的幼儿,认为在对社会事件的理解意义上的社会敏感性,是早期儿童的突出特点。沙利文(H.Sullivan)也认为,早期儿童对他人需要表现出极大的敏感性和同情心。3个月婴儿就能对友善和不友善作出不同反应,6~7个月的婴儿能分辨愤怒和微笑的面孔。布雷瑟顿(I.Bretherton,1981)等人研究认为,在儿童开始使用语言不久,他们的语汇即表现出对他人的需要和意向等内部状态的理解和推测。例如,一个2岁儿童会说:“他哭了,他想要糖。”莱茵戈德(H.Rheingold)认为,许多行为反映了儿童给予他人及与他人分享的早期能力,这是实验室里观察15~18个月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得出的结论。 * /soft/ dsree ? 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研究发现,12个月的婴儿会与别人“分享”他感兴趣的活动,偶尔还会把玩具给同伴玩。将玩具出示和递给不同的成人(母亲、父亲或陌生人),在18个月的儿童中是很常见的行为。研究者认为,分享行为,包括第一次拿物体给别人看,第一次送东西给人……正是发展的里程碑。这些年幼儿童的分享行为表明他们已经开始参与人际交往活动。 * /soft/ dsree (二)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 格鲁塞克(Grusec,1982)考察了4~7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他要求母亲在为期4周的时间内用摄像机记录下他们的孩子试图帮助另一个孩子的一切行为(规定的任务除外)。结果(见表3-11)显示,当母亲看见自己的孩子作出助人行为时,很少有人不对此作出反应。大多数孩子的这些行为都获得了母亲的言语“报偿”:或被感谢,或受到赞扬,或被报以微笑,或被拥抱。同样,表中另一半数据表明,如果母亲认为孩子应该助人,而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助人行为时,那么母亲就很少接受孩子的这种行为。 ? * /soft/ dsree 我国学者王美芳、庞维国对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极少数指向教师;(2)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存在年龄差异,小班儿童指向同性、异性同伴的次数接近,而中班和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增多,指向异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减少;(3)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 * /soft/ dsree 葛沚云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在未接受专门的谦让行为训练前,也就是说在日常的教育影响下,他们的谦让行为水平不高,能够自觉谦让的幼儿,小、中、大班都不到半数,分别为1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