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阳针灸法PPT
“温阳针灸法”治疗中老年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体会
吴雷
重庆市涪陵传染病医院
涪陵李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 缺血性中风的概念
缺血性中风又名缺血性脑卒中,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不清,或不经昏仆而仅歪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相当于 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意外 。
(以下两图分别是患者孙某在我针灸科接受治疗前后步行情况对比)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以下2项以上):
三 缺血性中风的诊断依据
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发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
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四 临床病例标准
纳入标准 ①发病年龄为中老年,辨证属阳气不足的患者; ②中医诊断为缺血性中风属中经络或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辨证属阳气虚衰者;③经初步处理病情基本稳定,无意识障碍并配合治疗;④发病时间在7天以上。
排除标准 ①大面积脑梗死或脑栓塞;②无法配合检查或治疗者;③中医诊断为中脏腑的患者; ④脑实质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五 治疗方法
1 穴位
主穴 选百会,患侧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悬钟、足三里、委中。辅穴:口眼喎斜取患侧下关、翳风,舌强语蹇或失语取上廉泉。辨证配穴:平肝配太冲,祛风配风池,通腑配天枢,化痰配丰隆,活血配三阴交,滋阴配太溪。治疗要求取穴时患者体位为平卧结合侧卧位。
2 手法
医者左手拇指紧按腧穴,右手持华佗牌0.35㎜×40㎜毫针(环跳穴用0.35㎜×100mm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快速刺入皮下10~30mm,准确进入穴内,小幅度轻按慢提,部分患者立即出现向远端放散的酸麻感,或肌跳动;如气不至,则右拇指再向前循该穴所在经络走向连续捻按数次,此时医者针下的感觉
如鱼吞饵时,嘱患者注意施术部位,医者顶着产生感觉的部位守气,尽量产生热的感觉。出现患者患肢跳动或肌跳动后保持针体在一定深度,留针5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百会不用手法,上廉泉不留针。针刺每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两疗程之间休息1天,共观察3个疗程。
3 艾灸法 (附图)
选用汉医牌太乙药条(河南省南阳市卧龙汉医艾绒厂出品)(规格直径18mm,长200mm),每次1支,选取5cm×5cm见方,3mm厚新鲜姜片4枚,贴患侧合谷、足三里、阳陵泉、悬钟穴,用灸条距肌肤寸许施温和灸,灸条自然燃尽,勿吹其火,每穴5~15分钟,每日1次,针后施行。艾灸法用于阳虚较重的患者与病程长的后遗症期。
太乙药条
4 中药
基本方选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30~80g、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各6g,赤芍、地龙各10g。加减:常规加水蛭、全蝎(酒洗)各6g,血虚加阿胶,血瘀重则增大方中活血药剂量,并加丹参、鸡血藤,血压高加前仁(包煎)、夏枯草,血脂高加女贞
五 治疗方法
子、山楂(炒),痰多加瓜壳,胆星、白芥子,偏上肢加桑枝、姜黄,偏下肢加怀牛膝、海桐皮,病久加甲珠,麻木加蜈蚣、乌梢蛇;纳谷不馨加谷芽、鸡内金,阳虚加附片、干姜,据患者体质虚实适度调之。中药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空腹服用。
五 治疗方法
5 总则
两组均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控制血压和血糖,防治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指导患者尽早加强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和行走。
(附行走锻炼的视频)
六 典型病例
黄某,女,56岁,涪陵李渡人,居民。诊于2008年2月17日。家属代诉:患者7天前在家带小孩,突然手软无力,继而头昏脑胀,不能言语,进而不能站立,需人扶持方能坐稳,右侧半身不遂,经紧急头颅CT检查结合腰穿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经住院7天相应溶栓、扩血管处理后症状改善不大而转入本科针灸治疗。现病史:慢性病容、精神怠倦、少气懒言、面色无华、
言语蹇涩、答非所问,定向力及计算力缺失,无妄想及其他,右侧半身不遂,生活根本不能自理。体格检查:各浅反射存在。肌力减弱:右上肌力III级,右下肢肌力II级。右侧肢体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握持力极弱。舌暗边齿印、苔薄白,脉沉缓。血压:110/76mmHg。西医诊断:脑梗死。中医诊断:缺血性中风。选用温阳针灸疗法治疗,穴取肩髃、曲池、合谷、环跳、
六 典型病例
环跳、 委中、阳陵泉、三阴交、上廉泉,每日1次。2月20日复诊时,患者诉背心发冷、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