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批评.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接受美学批评

09汉基 柏华 陈玉华 张玉洁 吴霜 目录 接受美学及其主要来源 接受美学批评 接受美学批评的片面性 接受美学批评运用实例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和接受研究。 是由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和伊瑟尔等五名文艺理论家创立的一个美学派别。 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俄国形式主义 现象学美学 布拉格结构主义 迦达默尔的阐释学美学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净化”(或“陶冶”) 的概念。 所涉及的便是艺术作品在接受过程中产生的道德与审美效果,注意到了文学艺术的接受活动及其特点和重要性 。 孟子曰:“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文”指文字 “辞”指语句 “意”指解诗者的意 “志”指作诗者的志 所谓 “以意逆志”,就是说诗者(读者)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思想意志,去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 旨。 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把读者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纳入了文学批评之中。 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 接受美学将文学接受——读者和阅读活动——引入文学批评,高度肯定了读者在作品流传、意义生发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及能动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 读者作为文学作品的接受者, 是文学研究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读者在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知识水平、观察角度、审美情趣等诸方面的差 异, 对于同一作品的反应, 存在着千差万别。就是同一个读者, 对同一部作品多次阅读, 每次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接受美学批评 将接受美学理论用于具体的批评实践,就称为接受美学批评。 接受美学批评的片面性 首先,文艺的全过程是一个整体,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割开。 其次,接受美学看到了欣赏者在文艺接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但若过分强调接受者主观因素的作用,未免有唯心主义之嫌。 再者,伊尔提出的文艺作品“召唤结构”的理论有其片面性。 接受美学批评 之实例 例一、用接受美学分析电视剧《奋斗》高收视率的原因 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照顾读者的群体需求。一方面要照顾读者原有的审美经验;另一方面又要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让读者的领略视野受到震撼并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电视剧《奋斗》在各大城市地方电视台放映都取得桂冠。我们将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奋斗》是一部讲述80后,特别是北京80后的青春感情和奋斗历程的电视剧。它不仅将年轻人的愤世嫉俗、叛逆迷茫、情感混沌融入进去,还着重描写了六个刚毕业大学生的感情生活和事业奋斗,并具体到每一个人物,精神层面积极向上,坚持自我,顽强不屈。是一部青春感十足的言情戏。该剧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各大城市地方频道上映都取得了收视桂冠,该剧也被看做是导演赵宝刚从唯美的悲情路线向现实题材转型之作。 1、推崇新观念,迎合时下年轻人的审美心里 1、1金钱不能凌驾于理想之上,更不能驾驭理想 《奋斗》中刚从大学毕业的陆涛自信、追求完美。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在北京建一个和格林威治村一样的艺术家村,为了这个建筑梦想,他不停的奋斗。 1、2女人不仅要在经济上独立,更应在精神上独立。 现代的女人,她们独立、自信、坚强、自尊 有自己的理想,剧中的夏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幽默诙谐的台词,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 3、在演员服饰细节上的搭配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情趣 4、超越观众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主要指的是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在阅读活动中,它起着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的双重作用。具体表现为:当读者发现作品与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一致的时候,读者反而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反之,当作品超出、校正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时,反而会兴高采烈。 4、1米莱对待爱情的执着 4、2陆涛养父的“富有 例二 姚斯:一部作品的意义、价值及其审美效果在其历史接受过程中无疑会不断变化、发展或转移、消失,永远不会停留在同一水平上。 在十七世纪的法国,舞台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以高乃依、拉辛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戏剧。他们的作品严格遵循“三一律”(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内完成),崇尚理性至上的原则并以道德说教和 “劝善”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虽然这种戏剧风格在法国流行了半个多世纪,但到了十八世纪初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人们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根本改变,古典主义戏剧遭到普遍的嘲笑和抨击,很快失去观众并迅速衰落。 1857年,在巴黎同时发表了两部小说,一部是福娄拜的《包法利夫人》,另一部则是费杜的《法妮》。虽然两部小说描写了同一个主题——发生在外省小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中的通奸,但二者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