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语文的感触很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教语文的感触很多
邵秀娟 山东省平度市杭州路中学 266700
前些日子看了连中国老师的《一想到语文,我就高兴!》(《语文学习》2011年3期),思之所至,兴之所至,又找来了徐群老师的《一想到语文,我就心痛》(《语文学习》2010年7-8期),拜读两篇文章后,心中五味杂陈,然此可为“知者”道,难为“外人”言也,请略陈固陋。
花落花开年复年,冬去春来,桃放李开。还有三个月,我的学生就初中毕业了,回想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一路走来,时而畅快,几多感慨,些许无奈!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如同大多数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一样,怀揣着小时候的梦想和自己长大后对语文学科的理解,我走进了语文课堂。既有初来乍到的忐忑心慌,也有腹有诗书的神采飞扬;既有对新理念的崇尚,也有初教者的彷徨。
语文课堂成了我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尝试的战场,这里没有硝烟,只有争辩,这里没有呐喊浮躁,只有沉潜体味。
课堂上,望着那些略显稚气的脸庞,听到书声琅琅,应对学生们一个又一个的“情况”,看着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成长,我陶醉于这美妙的时光,在教学的各种奇思妙想中徜徉。
学习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时,想起自己那日渐苍老的母亲和自己的少年轻狂,我和同学们一起回味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过往,情深处泪下滂沱。
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和同学们分享每个人记忆深处的,令人无法忘怀的那座沉默的“康桥”。它是那么令人不舍、难忘和淡淡的忧伤。
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我们一起慨叹子瞻那无出其右的才气却只能以诗酒自况,于自然山水中寄寓人生的旷达、豪放。心中况味直抒,即成千古绝唱的赤壁三赋。
课堂能浇灌希望,课堂能阐释理想,课堂上有同学们演讲时的慷慨激昂,课堂上有同学们辩论时的个性张扬。我一直努力使课堂是师生、生生、生文的对话和思想的交锋的战场,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成长,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探究的主体。教师的主导若隐若现、适时出场。这样的战场得胜的远不止一方。这样的课堂,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是最幸福、最畅快也是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连老师的学校语文教学条件和语文学习氛围令人艳羡,放眼现下的全国各地中学,能达到这种条件的总的来说还是凤毛麟角,各类奥赛的“游学”倒是挺多,但语文学科的“游学”对更多的学校来说,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理念氛围,还只是个传说。在当下只关注可测量的显性结果而更多的有意无意地放弃过程优化的应试面前,语文学科在学校不被边缘化、“机械化”已经很不错了。
当各式各样的周考、月考、摸底、阶段性测试充斥在各个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当各种应考的重复性训练充斥语文课堂时,当学生看报纸、杂志都被班主任屡屡收缴时,当以行政命令推行的“学案导学”、“代表课”等形式性的东西甚嚣尘上时,当更多的寄宿学校学生过着“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的平面生活时,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乐观的说还真是望眼欲穿、任重道远。
连老师的学校、学生可以看作是我们语文教育的理想、目标或者希望。“有素养,岂无分数”没有问题,现实是更多学校、更多的老师的更多的任务是在解决学生“没有多少语文素养”却要有分数的问题;是教师有限的课时数培养语文素养绝没有抓学生的分数更见显性成效的问题,是目前更多的学校的评价机制单一性到只要分数的问题,这就是具有普遍性的现实,典型我们应该学习,现实我们不能回避。典型越精彩,映衬出现实就越无奈。典型应该继往开来,现实却不能再继续徘徊。
我同意连老师对分数有其两面性的理解。但给我触动更深的还是徐群老师的那个学生的39分的作文。我更倾向于赞同徐老师的做法,尽管很无奈。我们喜欢创新,愿意创新,但我们的孩子更多的时候却付不起创新的“代价”,创新的成败“标准”我们却没有发言权,我们不敢、不愿。
我的上届毕业班一个学生在省级作文大赛获奖后,中考因自己的风格可能只得了25分,我心有遗憾的是,我考前并没有指导他如何更加“规范”。所以,我真是没有勇气给那个39分的作文改成满分作文。当各类的探究性题后跟着的是对应的“标准答案”时,理想中的“创新”在面对现实的“规范”时,常常是如同贫血的婴儿一样苍白无力。我不能因为我的“好心鼓励”使涉世未深的学生在一条应该正确但不一定会被“标准”认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是宁愿他受到些挫折停下来,想一想,看一看,再做出自己的选择,无论坚持自己的意见与否都会更加合理、成熟一些。这对一个有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有着自己对语文的理解的老师是多么的残忍,多么的无奈。
教语文就是这样——如果你想因其而使生活丰富多彩,得到的却往往是镜花水月、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