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 九年级 历史 下册课件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共23张PPT)
俄国向何处去 一、二月革命 1、二月革命发生的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俄国参战后,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战争的失利和经济危机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革命潮流冲击着沙皇专制统治。1917年3月,起义爆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由于是俄历二月,所以称为“二月革命”。 1917年3月,革命群众在焚烧象征沙皇权力的标志。 二月革命期间莫斯科经战斗遭枪炮破坏的楼房 二月革命的性质: 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制度,历史上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称民主革命;它又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二月革命后,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并存,俄国社会面临着 向何处去的重大抉择。 3、列宁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1917年4月,列宁回国,及时确立 了将民主革命推进至社会主义革命 的目标,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由此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阿芙乐尔”的炮声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背景:1917年秋,革命运动席卷整个俄 国,布尔什维克党开始把武装起义提上日程。 1917年七月,临时政府镇压人们群众,打死打伤六七百人,并且逮捕部分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下令通缉列宁。 (2)经过:1917年11月6月日夜晚,列宁 亲临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 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 国家银行等战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 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 胜利。 1917年俄国实行的是俄历,故3月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被为“二月革命”,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被称为“十月革命”。 (3)结果: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名称 时间 性质 任务 结果 二月 革命 十月 革命 1917.3 1917.11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比较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①是世界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②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之路; ③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④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第一次在世界上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 (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均受影响) (打破了近代世界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想一想:十月革命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有 什么影响?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胜利 开辟了人类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过渡的新时代。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激励着各 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着被压迫民族的 解放运动。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探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中国革命道路和俄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俄国道路:城市武装革命,再扩展到农村。 中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 俄国原因:俄国为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较强;二月革命中城市反动势力被削弱。 中国原因: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较强大,并主要集中在城市。 影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启示: 符合本国的国情, 不能照搬别国经验。 措 施 三、“退一步,进两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国家配给 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政治上: 初步建立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 经济上: 军事上: 组建红军 外交上: 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新生的苏俄巩固政权的措施 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定了《布列斯特和约》,由此退出一战。 革命胜利后,人们迫切要求摆脱战争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 如何巩固苏维埃政权?探索俄国富强之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背景: 目的: 内容: 影响: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为保证国内战争胜利 农业、工业、商业 ——特点:利用行政强制性手段,实行计划经济 渡过难关,但是损害了人民利益,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社会稳定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可是现实生活说明原来我们错了。” 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又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