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型铁电配位聚.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子型铁电配位聚

分子型铁电性配位聚合物 铁电性:固体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热电现象,压电现象,铁电现象,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SHG)和摩擦发光等 所谓铁电体,就是存在自发极化,且自发极化有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取向,在电场作用下,其取向可以改变的一种晶体。 自发极化的方向,是一个特殊的方向,这个特殊的方向在晶体所属点群的任何对称操作下都保持不动的方向。 在32个晶体学点群中,只有10个点群具有这种特殊极化方向,他们是1(C1), 2(C2), m(Cs), mm2(C2v), 4(C4), 4mm(C4v), 3(C3), 3m(C3v), 6(C6), 6mm(C6v)。 只有属于这些点群的晶体,才有可能发生自发极化。这10个点群称为极性点群(polar point group)。 Chem. Mater., Vol. 15, No. 22, 2003 铁电体材料应用 铁电存储器 具有极快的读写速度,以及不易“挥发”的记忆特性 光电装置 电光响应速度快 铁电体还具有高介电常数、电光效应、非线性光学效应、光折变效应等特性,这些宝贵的性能在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学中也有广阔的的应用前景。 铁电研究发展史 第一阶段 1920-1939年,在这一阶段中发现了两种铁电结构,即罗息盐和KH2PO4系列。 第二阶段 1940-1958年,铁电维相理论开始建立并趋于成熟。 第三阶段 1959年到70年代,这是铁电软膜理论出现和基本完善的时期,称为软膜阶段。 第四阶段 80年代至今,主要研究各种非均匀系统。 几种典型的铁电性物质 软铁电体,水溶液中生长出来的。 罗息盐 (酒石酸钾钠,NaKC4H4O6·4H2O) KDP (磷酸二氢钾) TGS (硫酸三甘氨酸 (NH2CH2COOH)3·H2SO4) 内胺 ((CH3)3N+CH2COO-) 硬铁电体,高温熔融体中生长出来。 TiBaO3 (BaO-TiO2)陶瓷,KNbO3,LiNbO3 金属有机铁电体的特点 通过金属与有机分子的配位而得到在其他铁电体里难以得到的几何结构、分子形状和颜色 因中心金属的存在有较大的自发极化强度、分子刚性和可极化电子云密度。 在金属有机分子里引入手性碳原子制得的金属有机铁电分子具有更为独特、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自发极化矢量的极大提高使材料的响应速度、驱动电压、对比度、工作温度区间更适合现代高新技术的需要。 铁电性对分子结构的基本要求 (1)非中心对称,在晶体学上,仅有C1、C2、Cs、C2v、C4、C4v、C3、C3v、C6、C6v等十个极性点群的化合物,才可能具有铁电性质。 (2)分子的偶极要大,特别是分子长轴方向上的偶极分量不得为零 (3)大的共轭体系,电子传递和电荷转移要畅通无阻 (4) 有一个共平面的刚性实体 (5) 氢键 Ferroelectric Copper Quinine Complexes A Novel TGS-like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and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Its Possible Ferroelectric Behavior Noncentrosymmetric Organic Solids with Very Strong Harmonic Generation Response * The First Highly Stable Homochiral Olefin-Copper(I) 2D Coordination Polymer Grid Based on Quinine as a Building Block Organometallics 2003, 22, 2814-2816 Organometallics 2003, 22, 2814-2816 Cu8Cl10(H-quinine)2 (1) Organometallics 2003, 22, 2814-2816 Cu8Cl10(H-quinine)2 (1) Chem. Mater., 15, 2003, 4166-4168 Cu5Cl9(H2Quinine)2 (1) Chem. Mater., 15, 2003, 4166-4168 Cu5Cl9(H2Quinine)2 (1) H-bonds Cu3Br7(H2Quinine)2(H2O) (2) Chem. Mater., 15, 2003, 4166-4168 Cu3Br7(H2Quinine)2(H2O) (2) H-bonds Cu5Cl9(H2Quinine)2 (1) Chem. Mater., 15, 2003, 4166-4168 Ino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