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和滴定专题(共24张PPT)
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 柳西 滴定管的使用 1.标有使用温度,精确到0.01ml, “0”刻度在上,最大刻度不到底端 2.检查是否漏水 3.洗涤:先水洗,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4.装、赶、调:先装入液体至“0”刻度以上 2-3厘米处,排净气泡后调整液面到“0”或“0” 以下,记下刻度,注意平视不能仰视或俯视 5.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液、HF酸,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液、强氧化性溶液 5、指示剂的选择及滴定终点的判断 指示剂 3)装液[装、赶、调] 滴定误差分析 1、洗涤仪器(滴定管、锥形瓶): A、滴定前,在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2、气泡: 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3、读数(仰视、俯视) 读取标准液的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滴定管读数误差 滴定管读数误差 5、杂质的影响: 看杂质是否消耗标准液,如果消耗标准液且多于待测液则 . 6、操作误差: A、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溶液溅出。 B、滴定后,滴定管尖端挂有液滴未滴入锥形瓶中 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NaOH溶液时,由于待测液跟空气接触,不可避免会含少量Na2CO3,这样使求得的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选甲基橙为指示剂) A.偏低 B.偏高 C.偏低或偏高或不能确定 D.不受影响 * 酸碱中和滴定 专题 2、原理: HCl+NaOH=H2O C1V1=C2V2 C1= C2V2 V1 1、定义: 一、酸碱中和滴定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即标准液 即待测液 3、关键 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仪器选择) b. 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是否恰好完全 ——(指示剂选择)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锥形瓶 铁架台 滴定管夹 移液管 4、仪器简介 甲基橙 3.1-4.4 红-橙-黄 酚酞 8-10 无-浅红-红 ?不用石蕊作指示剂原因: 颜色变化不明显 变色范围太大 强酸/强碱滴定: 呈中性 酚酞或甲基橙 二、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1)查漏(用自来水) 滴定管是否漏水、旋塞转动是否灵活 2)洗涤 滴定管: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清洗2~3次→然后用待装液润洗 锥形瓶: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清洗2~3次(不能用待盛液润洗) 1、滴定准备过程 2、滴定 左手握住滴定管活塞(或挤压玻璃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着锥形瓶颜色的变化 3、滴定终点的判断 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终点的判断是滴定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 视线和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4、读数 5、数据记录 【思考与交流】 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溶液 参考实验记录表 pH 18.00 15.00 10.00 0.00 V(NaOH)/ml 20.04 20.00 19.96 19.00 pH V(NaOH)/ml 7 4.00 10.00 1 1.48 1.85 2.28 2.60 0 10 20 30 40 V(NaOH)mL 12 10 8 6 4 2 PH 颜色突变范围 中和滴定曲线 酚酞 甲基橙 用0.1032mol/LHCl盐酸溶液滴定未知的氢氧化钠溶液,重复三次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滴定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5.00 27.85 3 25.00 27.83 2 25.00 27.84 1 待测NaOH溶液体积 /ml 0.1032mol/LHCl溶液体积/ml 实验序号 0.1149mol/L 决定误差原因: C(测)= C(标)×V(标) V(测) 其中: C(标)、 V(测)是已知的数据。因此C(测)的大小只由V(标) —“读数”决定,只要直接或者间接的能引起“读数”的变化,则C(测)也随着变化,且二者的变化是成正比例变化。 已知 已知 读数 三、滴定误差分析 偏大 无影响 偏大 偏大 偏低 俯视图 仰视图 仰视视线 读数偏大 俯视视线 读数偏小 先仰后俯 V=V(后)-V(前),偏小 先俯后仰 V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