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说文解字_颜色词探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说文解字_颜色词探究

_说文解字_颜色词探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2008年第2期第24卷(总194期)82《说文解字》一书与颜色有关的字大约分布于25个部首,如:黑部有24个与黑色有关的字,白部有11个与白有关的字,而糸部则有30个色彩斑斓的颜色字。本文主要研究《说文解字》的颜色词,透过其可略窥汉文化的精髓。一、礼仪文化的缩影清代训诂学家纽树在《段氏说文注订序》明确揭示:“许书解字,大都本诸经籍之最先者。”也就是说,许慎解字与当时的政治联系在一起。古代以等级为基础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主张一切社会关系都不能超越等级的规定,以达到“贵贱有礼,长幼有差”(《荀子礼论》)的社会秩序。儒家尚礼,而礼的核心是“别尊卑,明贵贱”。它反映在色彩上,就是正色为尊,间色为卑,所以颜色词构建的语义场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的“明尊卑,别贵贱,分等级,志身份”的礼仪功能。“黄”和“黑”最具代表性。黄,《说文》:“黄,土地之色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土地是衣食之本。黄色是土地的颜色,代表永不变易的自然之美,代表了天德之美。班固《白虎通义》:“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古不变。”而“黄土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这一优美的神话传说,可知汉民族自古就与黄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黄色不仅象征着生长万物的土地,而且象征着中央皇权和国家社稷。由此,黄色具有神圣、尊贵、崇高和庄严的象征义。黑,《说文》:“火所熏之色也。”黔,《说文》:“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也。周谓之黎民。易曰为黔。”可知,“黔”和“黎”都为“黑”的同义词。古代称平民百姓为“黎民”、“黔首”。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黑色是夏代崇尚的颜色,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汉代已成为“平民之色”,其代表的是低贱、卑微、渺小和愚昧。唐宋以后的统治者甚至规定庶民只能服黑白二色的布衣。二、民俗文化的镜像汉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俗习惯。而这些民俗习惯在语言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说文》的颜色词与汉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反映出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特征和风俗习惯,是折射民俗文化的一面镜子。汉民族特有的阴阳五性说使“红”与“白”两种颜色词具有了其他语言所不可能具有的民族文化内涵。“红”古称“赤”。赤,《说文》:“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大火燃烧,就是赤色。《洪范五行传》:“火者,赤色也。”刘熙的《释名》中认为赤色是太阳的颜色:“赤,赫也,太阳之色也。”《说文》中记载以赤为义符,与红色有关的字,说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红色。“红色”是太阳和火焰的颜色,它们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所以,红色属于“暖色”,就有了“温暖”、“热烈”之义。红色是“温暖”的颜色,温暖给人带来幸福,幸福就是“喜庆”、“吉祥”、“欢乐”。因而,红色就成了带有浓厚民间气息的“喜庆之色”。在庆祝传统重大节日时,人们喜欢穿红衣,戴红帽,贴红对联,红窗花以及红色的“福”字(烘福、鸿福),还要挂红灯笼,点红烛,燃放红爆竹等等。在中国,结婚和生孩子都是红喜事,甚至在民间过本命年,要系红腰带,以避邪避祸。红色也象征富贵。“朱衣”、“朱绂”是皇帝和贵臣所穿的公服、祭衣。“朱轮”、“朱户”、“朱门”是富贵人家的代表。此外,红色还是忠诚的象征。戏曲脸谱中关羽、赵匡胤等忠勇之士多用红脸或以红色为主。三、视觉心理的折射首先,汉字中的颜色词来源广泛的心理。有来自天体的视知觉,如前文提到的“白”字。有来自大地的视知觉,如前文提到的“黄”字。有来自植物的视知觉,如“蓝”,本义为蓼蓝,是古代最主要的染草之一。《说文》:“蓝,染青草也。”有来自矿、石、玉的视知觉,如“丹”,《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一象丹形。”丹,即朱砂,为红色。从丹之“彤”,也为红色。这些表颜色的汉字表现出先民对外物的广泛接触体认,远取诸物,反映出他们丰富的审美心理。其次,以丝织物的颜色构字。汉字表颜色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丝的染色为比照。《说文》中“糸”部表颜色的词语相当多,如缚、缟、绿、缥、絑、絳,缙、紫、红、缲、缁、绢等。从构字的心理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古代社会,耕和织是最重要的生存手段,所以丝织业必然发达,这在先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与纺织业相应,中国染色业的水平不断提高。3.古人高超的辨色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审美的细致和丰富的自我陶醉。4.与当时社会盛行的哲学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密切的联系。四、具象思维的栖居“汉语的语言思维,是一种具象思维。它真实地体现了汉族人哲学思维的性格。”《说文》颜色词的使用,使具象思维方式得到了历史悠久的继承和发扬,具象的思维方式在汉字中呈现出一种诗意的栖居。中国人一向讲求“观物取象”,善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