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提升警政执法效能之探究.docVIP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提升警政执法效能之探究.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提升警政执法效能之探究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提升 警政执法效能之探究 刘择昌※、黄俊能※※ 目 次 一、研究缘起与背景 二、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概论 (一)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简史 (二)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于警政执法之运用 (三)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于警政执法运用之问题点与运用历程 (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有效规划犯罪预防资源与提供决策依据 (五)犯罪制图种类与资料分享争议 (六)案例介绍:小区犯罪基图在机车窃盗犯罪区位特性之研究 三、热区警政策略 (一)小区警政 (二)问题导向警政 (三)情报指引警政 (四)案例介绍:中央警察大学犯罪地理信息系统于警政工作之运用 四、犯罪分析 (一)鉴别犯罪热区 (二)犯罪空间预测 (三)案例介绍:三层次犯罪分析-犯罪预报与制图系统于警政工作运用发展之研究 五、结论与建议 摘 要 本文由整合GIS科学与犯罪制图概念出发,以文献探讨方式对「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概论」、「热区警政策略」、「犯罪分析」等国内外执法机关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技术,于犯罪预防实务工作等相关议题加以探究,并以实例呈现方式提供新的犯罪预防方向,希冀提升实务单位对于犯罪预防工作之效能。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犯罪制图、热区警政策略、犯罪分析 Abstract The study cite GISscience and Crime Mapping as major conception, and try to explore issues of “Introduction of GIS and Crime Mapping”, “Hotspots Policing” , and “Crime Analysis” by cases and documentary reviewing. We then propose new direction of crime preven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efficiency of Police Forces.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Crime Mapping, Hotspots Policing , Crime Analysis 一、研究缘起与背景 犯罪现象系时空因素下产物,具有不同之时间、空间与属性要素,其分布亦随着空间条件而有所异同,易受到空间相依性与空间异质性之强烈影响,并与区域发展过程及区域特性有密切关系,故于犯罪问题研究中实无法忽略空间因素之影响;另由于犯罪空间分析聚焦于真实世界中之时间、空间与相关现象之关系,故引用传统地理学常运用之区位、距离、方向、关系等空间基本概念,综合犯罪学之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并运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技术与犯罪制图针对于犯罪空间现象进行研究,藉由不同图层资料(如人口、学校、车站、商店、窳漏区等)之迭合,以可视化效果呈现犯罪之时、空分布、犯罪热区之扩散、转移等趋势及其周边之区位事实、治安状况分布等资料,使犯罪防治与公共安全决策者得以于第一时间做出立即之决策;另经由科学化与专业之统计、分析、比对、勤务规划及犯罪预防资源分配等作为,能更有效率的从事犯罪侦查、打击与预防工作,甚至可进一步了解、分析犯罪发展或追踪犯罪活动;弥补传统犯罪研究不足、解释传统犯罪研究中所无法解释之问题并有效提升警政工作之效能(Paulson and Robinson, 2004:5;Paulsen, 2004:1-9;刘择昌、吴柏蒝,2008)。 观诸我国基层警政机关之犯罪预防策略在动态之犯罪预防作为上,仍多停留于依赖巡逻、临检、提高见警率等方式以预防犯罪发生,并多仅凭借经验性之分析,径行规划相关勤务而欠缺科学性评估依据;或执行全国性犯罪扫荡项目而不针对重点区域或时段。在静态之犯罪数据分析上,以县市或行政区域为单位之官方犯罪统计数据过于粗略,无法确切显示犯罪之空间分布,对于警方犯罪预防资源分布亦无太大帮助;各警察单位之治安斑点图多仍停留于以辖境图之白板或纸张为基底,透过人工标绘斑点以显示辖区治安之概况,实多流于形式而少有实质效益,亦无法有效分析犯罪之空间分布情形与不同时、地犯罪情形之比较,每周(月)资料更新后亦无法留存,而难以发挥长期评估犯罪趋势及预防犯罪实际效果(Sherman et al.,1998)。虽然近年来警政署大力推动「小区警政」与「问题导向警政」工作,并整合运用DNA、刑事鉴识、与犯罪侦查等高科技技术以打击犯罪。然在犯罪预防领域方面之着力则略显不足,甚至缺乏效能而必须采用崭新之预防策略加以弥补之。他山之石能攻错,本研究拟运用文献探讨与实例分析方式,针对国内外执法机关以GIS与犯罪制图技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