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轨接触力学4-2017.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轮轨接触力学4-2017

粘着区切向弹性位移差的梯度: 考虑二维稳态滚动接触,轮轨接触切向蠕滑率方程 : 二维 粘着区 Carter蠕滑率/力关系曲线 此曲线说明了一个很显然的现象:接触斑内传递的摩擦力随着相对运动趋势的增加逐渐达到其最大值,即有摩擦系数界定的值。 Carter滚动接触理论模型 只能解决二维赫兹滚动接触问题; 但简单,使用方便,至今仍为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所采用; 他的研究思路开拓了滚动接触理论,为后来学者,如Johnson、Vermeulen、 Hauis、Halling、Kalker等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Carter滚动接触理论的假设: Hertz接触(二次曲面、无限半空间、线弹性材料、椭圆接触斑、椭球应力分布等等); 二维(平面应变问题); 库伦摩擦定律,摩擦系数恒定; 黏着区内椭圆分布的折减量; 稳态滚动。 5.1动力学分析 与赫兹弹簧配合,用于动力学分析 作为鼻祖,Carter理论已不直接使用,而是他的改进版。 Carter蠕滑率/力关系曲线 5.2 应力、应变分析——提供接触力载荷边界条件 全滑动时接触力载荷边界 5.2 应力、应变分析——提供接触力载荷边界条件 滚滑动时接触力载荷边界 Any questions?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温泽峰,赵鑫 西南交通大学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 轮轨接触动力力学的研究内容与对象 二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滚动接触蠕滑率 三 Hertz接触理论(法向解开创工作) 四 Carter二维滚动接触理论(切向解开创工作) 五 Vermeulen-Johnson无自旋三维滚动接触理论 六 Kalker线性蠕滑理论 七 Kalker简化理论 八 沈氏理论 九 Kalker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 十 轮轨黏着问题研究简介 十一 三维弹塑性滚动接触有限元建模简介 十二 轮轨接触载荷与伤损研究简介 十三 快速接触算法开发 十四 接触问题杂谈 十五 轮轨试验台简介 Nor Tan G Contact at one point Contact at an area due to elasticity Pressure (Nor) Surface shear stress (Tan) 1). 法向接触:接触斑形状、大小及法向应力分布 Hertz接触理论:第一个法向接触解(1882) 2). 切向接触:在法向解基础上,求解摩擦力的分布(大小、方向)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Centripetal force Idle work, detrimental work First rolling contact solution– Carter’s 1926 擦伤 波磨 轮轨接触斑内,前部分不相对运动,后部分相对滑动,即实现了轮轨蠕动。 积分计算,即宏观上轮轨的滚滑现象。 蠕滑率来表征。 回顾垂向:单向约束,不等式方程 “接触点对”间的切向滑动速度=刚性滑动+弹性滑动 Nor Tan v ω R o f N 2 1 黏着区 滑移区 t 时刻物体质点p1、p2变形 (1) (2) 分量形式: 3.1 轮轨接触界面切向滑动方程的推导 一般滚动接触物体接触界面内,当物体质点流过接触斑或局部坐标系ox1x2x3时,在接触斑内产生切向滑移量,包含刚性和弹性滑移量。 a) 相对滑动速度定义 (3) (4) 分量形式: 两点间的滑移量: 未变形的刚性移动 未变形的刚性移动 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 (1),单一时刻 经历Δt后: (2) (4)-(2): (5) p1刚性位移改变量 p2刚性位移改变量 p1切向弹性位移改变量 p2切向弹性位移改变量 (6) 质点p1、p2的相对速度 质点p1、p2相对刚性流动速度差 (7) 质点p1、p2相对刚性滑移 (5) 黏着区 滑移区 取导数:t′ →t , (8) 即定义如下:接触质点对间相对滑动速度等于相对刚性速度与相对弹性速度之和。 (9) (10) 接触斑是平面: 全导数 (8) 展开形式: (9)代入(8) (11) 张量形式: (12) b) 相对滑动速度具体求解:。 (14) 取 则滚动速度 滚动速度与质点流过方向相反,故取负号。 张量形式: (12) (13) 第二项与第一项相比,可以忽略 p1和p2的平均坐标 等价变化 (15) (15) 轮轨滚动接触刚体速度满足: (16) 刚体速度差 c) 相对滑动速度与刚性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