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媒介体验观点探讨脸书投入感对虚拟社群意识之影响.PDF
從媒介體驗觀點探討臉書投入感對虛
擬社群意識之影響
江亦瑄
電子商務研究,2014 年冬季 第 12 卷,第 4 期,頁 357-376
MA4F0105王春煊
摘要
本研究嘗試運用「媒介投入感」(media engagement)的概念,著重閱聽人「媒介
體驗」(media experiences) ,即對媒介內容產生使用、關注、反應、情感回應,
運用於探討社交網絡服務之媒介體驗因素如何影響社群意識。由於「社交媒介」
(social media)具有人際交往、分享資訊及情感交流等特質,此類平台已滲透日
常生活,對於使用者認同、歸屬或行動參與等心理與行為層面,均有相當程度的
影響。而「虛擬社群意識」(sense of virtual community)旨在探討成員的歸屬、
支持、情感連結等感受 。
本研究以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之台灣使用者為對象,試圖瞭解
其成員「媒介投入感」程度與「虛擬社群意識」之關聯性,以及不同使用者可能
存在之差異。透過網路樣本資料庫(panel database)及線上問卷進行資料收集,
經篩選刪除無效問卷,共計獲得有效樣本5,148份。研究結果發現,臉書使用者
的「社交媒介投入感」(social media engagement)包括「效用激勵」、「社交沉
迷」、「娛樂消遣」等三個「社交媒介體驗」(social media experiences)構面,
分別與本研究因素分析產生之「虛擬社群意識」(sense of virtual community)兩
個構面:「認同需求」、「友誼支持」,呈現高度相關性。此外,資料分析結果
呈現社交媒介使用者的年齡、就業狀態、社交媒介投入感程度,皆為重要影響因
素,能顯著解釋其虛擬社群意識高低,其中以社交媒介投入感的「效用激勵」、
「娛樂消遣」等兩構面,是為最具預測力之變項。
關鍵字:社交媒介、媒介體驗、媒介投入感、社交網絡服務、虛擬社群意識
緒論
有別於報章雜誌、廣播電視等傳統大眾媒介,網路能針對不同的對象進行焦點式
傳播,做為分眾傳播的工具之一。無論是透過「新聞討論群」、各種「虛擬社群」
(virtual community) ,或是其他各類型的群組名單,網路都能夠即時、定時地傳
送訊息給特定的對象。這類群體往往因為共同的專業、興趣與經驗而聚集,某些
群體能跨越地域限制而建立較強的聯繫與認同
全球網路收視測量機構comScore 2013年9月的數據,Facebook已經是台灣網路
使用全體排行第三的網站,共有924萬位不重複使用者,而平均每位使用者每月
停留時間412分鐘且瀏覽網頁數達475 ,黏著度為全台最高。
在以閱聽人為中心的媒介使用行為研究當中,常見以「使用與滿足」(uses and
gratifications, UG)為理論框架取徑,理論假定閱聽人使用媒介來滿足潛在的需
求。然而「使用與滿足」取徑必須建立在具有 「積極自我意識」、「主動尋求訊
息」的閱聽人為前提,且能橫跨媒介與內容來探索閱聽人的心理慾望與動機強度,
儘管已有大量的學術成果證明其理論適切性,實際上卻可能還是有很多人連自己
都不太瞭解,究竟為什麼去使用某種媒介的真正原因
「媒介投入感」(media engagement)的研究取徑,其理論基礎參考 「使用與滿足」
研究問題
不論國外或本地相關學術成果發表仍不足。因此本研究屬於初探性質,主要討論
以下問題:
研究問題1 :不同人口特徵之Facebook使用者在投入感程度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研究問題2 :不同人口特徵之Facebook使用者在虛擬社群意識程度上存在顯著差
異?
研究問題3 :Facebook投入感程度是否影響其虛擬社群意識程度?
虛擬社群意識的內涵
一 、早期關於「社區」(community)的定義及其內涵,絕大多數都分別包括了
「地理區域」、「社會互動」與「共同關係」等三個要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