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矿1.5 Mta新矿井设计-保护煤柱绘制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doc

石台矿1.5 Mta新矿井设计-保护煤柱绘制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台矿1.5 Mta新矿井设计-保护煤柱绘制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述 1.1.1交通位置 图1-1 石台矿交通位置图 井田属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朔里镇和萧县永固镇管辖,南邻张庄矿,西接岱河矿和房庄矿,东以张庄向斜轴与永固井田相连。 区内铁路运输有矿用铁路经符夹线至符离集,可通往华东各工业城市,公路可直通徐州、宿县、阜阳等地,交通甚为方便。另外井田北有连霍高速公路,交通较方便。南邻张庄矿,西接岱河矿和朔里矿,东以张庄向斜轴与井田相连,北以16号勘探线为界,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公里,面积约22平方公里。 1.1.2 矿区气候条件 本区属季风湿暖带,为半湿润半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年最大降雨量1518.6mm,年平均降雨量861mm,最大月降雨量792.8mm,最大日降雨量207mm。年平均气温14.4℃,日最低气温-23.4℃,日最高气温-41.5℃,年蒸发量1809.9 mm。 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4 m/s,最大风速20 m/s。 降雪期和冰冻期为11月至翌年3月。冻土深度一般10cm左右,最大19cm。 井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 1.1.3矿区供电 本矿现有两趟LGJ-70.35kV电源线,一趟引自马庄区域变电所,供电距离14km。经验算,正常情况下两趟线路同时供电,当cosφ=0.85时,马庄区变――石台矿,14 km线路压降为2.28%,马庄变区――朔里矿――-石台矿,14+4.5 km线路压煤为4.23%。当一趟线路故障,另一趟负担全矿负荷时;马庄区变――石台线路压降为4.56%,均在许可范围内。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井田地形及煤系地层概述 本区煤系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全被厚50m左右的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 (1)矿井涌水量 浅水平历年涌水量为145.8 t/h。深部正常涌水量为329.2 t/h,最大涌水量为378.6 t/h。 (2)井田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充水的主要岩层为3和6煤层的顶板砂岩裂隙水,浅部较深部发育,且富水性强。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无水力联系,断层导水性弱。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以裂隙岩层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 查明矿井充水因素,认为开采3煤层主要受其顶板裂隙含水层的 威胁为主,但富水性微弱,影响不大,而与地表水、灰岩水无直接水力联系的规律。根据生产水平矿井涌水量较小,且上与地表水,下与灰岩水无水力联系,断裂导水性弱、顶板裂隙充水微弱等特征,将矿井划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 石台矿位于闸河盆地复式向斜中部,朔里背斜以东,本区以宽缓褶曲为主,次一级褶曲教发育,石层倾角8o至22o,平均16o,断裂构造以北此东向正断层为主。二水平断距大于20m的有五条。 区内岩浆岩分布较广,岩性种类较多。其中以辉绿岩为主,次为花岗斑岩和闪长岭岩,主要以岩床和透镜状由东向西,由北向南侵到3煤层中,上部侵入面积约14平方公里,占3煤层总面积的64%,对煤层厚度,煤质及矿井生产影响较大。 根据地质报告,南以8号断层,西以H下3断层。北至16线,东到张庄向斜轴。延伸水平标高从负-250至-450m,勘探线控制到负500m。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井田构造以宽缓褶曲为主并伴有稀疏断裂的构造形态。褶曲以北北东向为主,其主体褶曲构造有张庄向斜和朔里背斜,次一级褶曲构造有宗台、丁庄背斜及童台、黄庄向斜等组成。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以与曲轴向平行的北北东向正断层为主。其次与褶曲轴向垂直的近东西向断层,上述断裂构造虽条数不多,因断距大,破碎带宽,延伸长,对开拓布局和开采有一定影响。 查明岩浆侵入范围及其对煤层的破坏和影响。岩浆以辉绿岩为主,次为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主要以岩床和透镜状侵入到煤层中,对煤层、煤质及开采影响较大(北翼尤为突出)。地质报告初步阐明了岩浆岩侵入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褶曲、断裂构造的关系。 表1-1 褶曲构造表 名称 位置 走向 盆底深 两翼产状 张庄向斜 井田中部 N8-26度E 6煤层 -1000m 西10-26度 东30-80度 宗台背斜 井田中偏北 近SN 10-15度 董台向斜 井田中偏北 N20度W 6煤层 -400m 20度 丁庄背斜 井田西部 N20度W 15度 黄庄向斜 井田中偏南 近EW 6煤层 -600m 10度 朔里背斜 井田外西北部 N25度E 10度 1.3井田煤层特征 1.3.1煤层埋藏条件及围岩性质 区内煤系地层总厚度136m,含煤14层,平均煤层总厚度11.35m,含煤系数1%。 井田内3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5,6煤层为不可采煤层,2为局部可采的薄煤层。 3-6煤层分布 3煤层,为主要煤层,仅局部因岩浆侵入不可采。 5煤层,主要分布在井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