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至而有效”与针刺.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至而有效”与针刺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气至而有效”与针刺 孙丹 (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 【摘要】“气至而有效”是指导针灸实践的总则,通过学习《黄帝内经》有关针刺部分的经文,对“气至”有了新认识。“气至”并不是简单等于“得气”,“得气”也并非简单等于有效,更不能简单等同于针下胀感。“气至”是一个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的一个完整过程,同时针刺的补泻手法对“气至有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黄帝内经;气至;得气;针刺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131-02 “气至”的含义现今的观点主要集中于患者针下的胀感即认为是得气,针灸临床非常重视“得气”,医者往往只关注患者针刺部位的胀感而忽略了很多其他因素, 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得气”,主要研究方向有文献研究、得气与临床疗效关系研究、以及得气的客观量化研究。笔者通过重温《黄帝内经》有关理论,结合有关学者的观点,探求古人对“刺之要,气至有效”的立意,以期更好的服务于针灸临床。 1 气至即调整气的过程,与针刺疗效关系密切 《素问middot;调经论》云:“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运气穴”[1]。脏腑气血精液通过输注经络以达营养全身四肢百骸。通过针刺调整人气体气机是针刺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而气至是判断针刺调气的重要参考,因为气至可表明气机正常运行,所以临床上我们常用针刺以“气至”来调整经气。 《灵枢middot;九针十二原》:“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此处说“气至”是针刺手法操作量的一个参考,“气至”而取针,勿重复用针。气至达到经气调和便可见到疗效,效之信若风吹云,明快而彰显。因此,临床上针刺达到气至状态才能见到疗效,不能停留在患者言针下有“胀感”便停针。《灵枢middot;小针解》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言持针而出入也。气至而去之者,言补泻气调而去之也。”此处即言“气至”是指通过针刺补泻手法而使人体达到“气机调和”的良好状态。《灵枢middot;九针十二原》首先指出“虚则实之,满则泻之”的补虚泻实针刺治疗原则。又《灵枢middot;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之法,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此处是说通过补泻的手法将分布异常的正气调至正常,这里没有邪气及正虚,即将逆乱之气调至正常。也是“气至”所要达到调整气机的一个过程。故《灵枢middot;刺节真邪论》云“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此处“气至”不简单等于“得气”。《灵枢middot;小针解》中有“空中之机,清净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即得气后,医者还需守气,使得气感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时间[2],不单注重病人针下有胀感后就停止行针或者单纯就留针。此言得气是“气至”过程中的一个部分。《灵枢middot;终始》说:“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所谓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故以知谷气至也。邪气独去者,阴与阳未能调,而病知愈也。”经文中对“气至”的解释很明了,那就是通过对针刺前后脉象的变化来判断“气至”与否。经过针刺补泻调气后“谷气至”而脉象得到改善。“谷气”即元气、正气。“凡将用针,必先诊脉”是“气至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施予补泻手法后得到脉象的改善才是“气至有效”的目的,也是“气至”的标志。也提示《内经》十分重视诊脉对针灸治疗的指导作用。 2 “气至有效”需要候气与催气,以增强疗效 《素问middot;离合真邪论》曰“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明middot;杨继洲《针灸大成middot;经络迎随为问答》曰“用针之法,以候气为先”[3]。此言以留针以候气至。《针灸大成》中“留针要待针下松缓”。强调留针时间,也印证《灵枢middot;终始》“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现临床上留针时间一般在10-20 分钟,也跟现针具与疗程有关,很难做到“留针要待针下松缓”,可能也是针刺疗效欠佳的一个原因。催气法:是在针刺后久久未见气至,或者虽然气至但不充盛时可采用的方法,催促或催动气至[4]。《神应论》曰“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摇动、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是谓催气”[5]。现在多以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等辅助手法来催气以达气至。催气针法在《黄帝内经》问世后有所发展,《针灸大成》为代表的十二手法: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插、爪摄、针退、指搓、指捻、指留。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