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大佛寺:丝绸之路上的大佛之谜.docVIP

山丹大佛寺:丝绸之路上的大佛之谜.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丹大佛寺:丝绸之路上的大佛之谜   35米高的大佛,静静注视着它双足前的芸芸众生   两根高大的通天柱后,佛像静坐,两腿盘起,两掌掌心向外,一掌五指向上,一掌五指向下。佛像的眼睛向下,静静地注视着抬头仰望它的人们,站在如此高大的佛像前,瞬间感觉到生命的渺小与卑微。   这尊大佛就是山丹大佛寺的巨型室内坐佛。这座在张掖市山丹县城西5公里处嘹高山脚下的佛寺,早已在丝绸之路沿线声名远播了。2016年6月底的一天,在寻找路易?艾黎足迹文化考察活动中,我们来到最后一站――山丹,利用考察座谈间隙,专门去山丹城外寻访这座向往已久的大佛。   在山丹朋友的带领下,出城直奔大佛寺。此时已经是上午10点多,河西走廊的阳光暖暖地洒在道路上,田野里,透过高大的杨树,留下一个个千奇百怪的光影造型。20多分钟后,越过一处铁路道口,前方赭红色的七层高楼越发显眼,快到大佛寺了。此时,山丹的朋友说,我们通过的铁路并不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铁路,它是当地为发展旅游而修建的小火车路。   过了铁路,往前走不远,转个弯就到了大佛寺前的广场。大佛寺的布局是紧紧围绕保护大佛的七层楼分布的。这里背靠嘹高山,前迎龙首山,左傍祁店水库,右连清泉圃田。人们充分利用了寺前地势平坦的条件,从佛像前引出一条中轴线,从七层楼下的大雄宝殿开始,依次为大雄宝殿、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泥塑坐像、天王殿、五百罗汉堂、观音殿、地藏菩萨殿、山门等。寺院和广场上的建筑都是沿着中轴线分布,或左右对称,或前后呼应。距离佛像最远处是一个花岗岩的石牌坊,牌坊前是释迦牟尼佛的足印。穿牌坊而过,则是一个巨大的露天观音立像,在这之间,有两个对称的亭子,左右分布。这两个亭子有别于我们在其他寺院所见到的亭子。它类似于天坛的形制,呈圆形,其中藻井极高,且没有交错的横梁,空空荡荡。   天渐渐热了,我们暂且躲在亭子下乘凉,忽然间发现说话的声音比往常大了许多。原来,这是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亭子,人在里面说话,声音经过空荡荡的藻井放大产生了回声。这是不是就是人们所说的声如洪钟的感觉呢?   我们一路向前,上台阶,走山门,穿过庭院,到了大雄宝殿前。这个大雄宝殿跟其他地方的大雄宝殿不一样,是三位一体,巨型坐佛自然是大雄宝殿的主要部分,然后是七层楼高的建筑,这是用来保护佛像的。而大雄宝殿,则相当于七层楼和巨佛的基础。这便是山丹大佛寺的奇特之处。   大殿前空空荡荡的,参观者寥寥无几,风吹过之后,一株大树的枝叶摇摇晃晃,颇有些“山门无人风自扫”的意味。殿门开着,走进去,一尊35米高的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泥塑坐像呈现于眼前,佛像贴金彩绘,姿态优美,线条流畅,仰观塑像,威严、慈祥、庄重感随之而来。   始于北魏,兴于明清,数千年生生不息   人们修建寺院,往往喜欢在古老寺院的基础上加以修葺,以彰显历史久远、香火绵绵不绝。山丹大佛寺,曾经名叫“土佛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大概建于公元425年。此后千百年间,寺院屡毁屡建,尤其是1971年,大佛遭受了空前的损伤。到1992年,僧人信徒在此募集资金,重新修葺。   据碑刻资料显示,明初时这里就有寺院和高大的土佛存在。明宣宗宣德年间(1426~1435),太监刘永诚镇守甘肃。当时的甘肃并非今天甘肃全境,而是河西走廊中西部一带,明政府在此设立了甘肃巡抚、甘肃镇等机构管理,刘永诚便是镇守太监。他请皇帝赐名“土佛”,寺院也为土佛寺。   至于该寺为何叫作土佛寺,虽有多种说法,但至今依旧是个谜团。有人说河西走廊的城市大多按照金、木、水、火、土布局,在这五个方位上都修建有塔。这就是甘肃一些州县有木塔、金塔等以五行命名塔的缘故,而土佛是不是就代指土塔呢?人们进一步分析说,“土佛”倒过来读就是“浮屠”,佛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塔的意思。或许是为了能够凑够五行塔的名称,将寺院称之为土佛了。不知是否如此,可惜已经无从考证了。   有了皇帝的赐名,寺院的香火自然就旺盛了。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镇守太监王贵不仅请了高僧智莹来此主持,而且让山丹卫划出50亩地作为寺院的香火田。不久,在当地卫所的支持下重修了寺院,大佛也修建了起来。明代汝南进士吴同春曾游览观光,写下《山丹土佛》一诗。在这篇诗文中,最有价值的是诗小序,记载了明代大佛寺的情况。其内容大体为:山丹城西10里,有个城堡名叫清泉堡,那里有尊土佛,佛像倚靠山而坐,高13丈,耳朵里面可以容纳一个人,指甲有1尺多宽,外面有阁楼罩着。可见,当时这座坐佛已经是丝绸古道上一个靓丽的风景了。   此后,人们屡次维护修葺,清代康熙、乾隆时期,人们重修佛寺后,因供奉大佛而改名大佛寺。可惜明代大佛在清同治年?g被毁。清光绪十三年(1887),人们再次募集资金重修佛像。设计者依据山的高低修建佛像,然后依照佛像的大小修建外面的阁楼。曾任甘肃提学使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