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华侨政策的变化研究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201) 摘 要: 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华侨政策的调整、清末新政的展开与清政府对华侨认识的变化等因素推动了清政府华侨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具体表现为: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引进侨资;积极采取兴学措施,强化相关教学内容;增设领事,颁布《大清国籍条例》,等等。这一时期清政府的华侨政策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影响,主要有:拉动更多华侨开展国内投资;华侨教育事业得到较大发展;推动华侨管理的法制化发展;加强华侨间的团结,促进其民族意识的增强。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清政府 华侨政策 1.新政时期清政府华侨政策变化的背景 清朝前中期继承了明朝对海外华人的政策,把华侨视为“弃民”。鸦片战争后,华侨归国往往因得不到合法的保护而受到地方莠民及官绅吏员的百般欺压。他们“或因积有资财,恐被本籍绅民寻事勒索,或因往来货物恐被各处关卡藉端留难,遂改入洋籍,以冀外人保护”①。殖民政府一向奉行殖民主义政策,历来不允许殖民地的被统治民族与宗主国臣民享有相等的权利。在荷属南洋群岛,1854年荷兰殖民当局把当地居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而华人被列为第四等。等级不同,在纳税、交通等方面华侨都受到殖民政府的歧视和严格限制。因此,华侨往往被迫改籍以躲避殖民政府的法律歧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朝统治者面临内忧外患,不得不逐步改变其华侨政策。从清朝初的“逃犯”、“逆贼”经过“苦力”到“华人”、“中国绅商”的发展,显示了清政府对华侨态度的转变。 1.1 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华侨政策的调整。 随着鸦片战争的战败,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五口通商口岸的开放,清王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了。清王朝内外交困,已无力对华侨的进出国境进行有效限制和管理。与此同时,因为西方列强殖民地范围不断扩大,急需大批华工参加海外殖民地开发和建设,所以西方列强强烈要求清政府放弃传统的限制出洋及进出国境的政策。 到19世纪60年代,由于中外联系不断加强,清政府开始改变其一些传统观念,并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处理一些内政外交事务。如清政府在华侨的最大聚居地之一的新加坡设立了领事,这表明清政府已把外交注意力转向了华侨聚居地区。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南洋各地的华侨,清政府于1891年将新加坡领事馆升为总领事馆,并相继设立槟榔屿和菲律宾等领事馆。清政府对华侨的主要聚居地区南洋和美洲各地都实施了不同程度的保护政策。清政府还严令“闽粤总督,出示严禁虐待回籍之华民,复照会沿海道府,转饬州县,妥为保护,务使内地官长与外洋领事息息相通,侨民之往来其间者,无冤亦无枉纵而已”②。至此,清政府的华侨政策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1.2清末新政的展开与清政府对华侨认识的变化。 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封建专制皇权,不得不在国策上做出转变,也为了拉拢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满足帝国主义的要求,清朝政府于1901年开始实行新政,以给垂死的清廷注入新的活力。在新政实施过程中,清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推动教育、外交等方面的近代化改革。这些新政措施带动了新时期华侨政策的调整。 由于新式人才奇缺,清廷在大规模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同时,对学有所成的华侨子弟亦极力招揽。1901年7月8日,清廷即旨谕驻各国使臣,访求有才华之华侨子弟。其中言道:“为政之要,首重人才。闻出洋华商子弟就近游学者颇多可造就之才,著各出使大臣留心访查。如有在外大书院肄业,精通专门之学,领有凭契者或者著有成书者,准由各使臣认真访查,分别等第咨送回华,由政务处奏请简派臣,按其所学,分门考试,交卷后带领引见,听候录取,试以进士、举人、贡生各科,亦将来著有实在劳绩,既当重予擢用。”③在华侨社会,尤其是华侨上层社会,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和尊崇皇权的思想相当严重,部分上层华侨和“新客”普遍存在衣锦还乡的思想,清廷由过去歧视华侨到对学有专长的华侨子弟拟以擢用,委以官员,这对那些欲步入仕途的华侨无疑有很强的吸引力。 2.清政府华侨政策变化的表现 清政府为吸引华侨在国内投资,对华侨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废除了沿袭200年的海禁政策,并采取措施制止对华侨的勒索;成立商务局、保商局等机构,维护华侨经济利益;设立海外华侨商会,提高侨商的民族凝聚力;实行奖励“商勋”政策,提高侨商的政治地位。 2.1政治上争取华侨对清政府的效忠。 清政府及其驻外使领采取各种方法,极力在华侨中收买人心,甚至勾结外国政府对革命派加以镇压。清政府用封官、赐爵、鼓吹儒学等方式笼络华侨,还拉拢海外侨领加入咨议局等,在政治上争取华侨对清政府的效忠。 1903年,马来西亚侨富商张振勋向清政府捐款20万,获得三品京堂候补,后来由于他在国内大量投资兴办企业,清政府赐封的官衔越来越多,包括有头品顶戴、太仆寺卿、侍郎、考察商务大臣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