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西钦州傩戏“跳岭头”的艺术特征.docVIP

浅析广西钦州傩戏“跳岭头”的艺术特征.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广西钦州傩戏“跳岭头”的艺术特征   摘要:“跳岭头”属于汉族傩戏的一种,是村民们为祛邪避灾、祈求丰收而举办的以唱跳形式为主的祭祀表演活动,现主要分布在钦州市各县区客家人聚居的乡镇村屯。论文从历史发展和音乐、舞蹈、道具等方面对“跳岭头”艺术特征展开研究,探讨当前文化传承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对“跳岭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关键词:傩戏;钦州;跳岭头;艺术特征   “跳岭头”文化是广西钦州市最具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的文化形态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研究“跳岭头”的艺术形式、艺术特征,有助于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一、钦州傩戏“跳岭头”概述   (一)“跳岭头”的发展历史   傩戏是一种以戴面具驱鬼逐疫的形式出现的汉族传统祭祀活动,约形成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商周时期,在《诗经》、《周礼》等古籍中多有记载。“跳岭头”属于汉族傩戏的一种,融合了傩仪、傩歌、傩舞、傩戏等一系列汉族“傩文化”,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逐渐从媚神、娱神为主的祭祀性舞蹈演变为以娱人为主的带有祭祀目的民俗歌舞。   “跳岭头”又称为岭头节、看岭头、傩舞、颂鼓、跳鬼僮,是村民们为祛邪避灾、祈求丰收而举办的一种以唱跳形式为主的祭祀表演活动,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现主要分布在钦州市各县区客家人聚居的乡镇村屯。明朝嘉靖《钦州志》(1534年)有“八月中秋假名祭报,扮鬼神于岭头跳舞,谓之跳岭头”的描述,是钦州跳岭头的最早文献记载,但从分布区域推断,“跳岭头”有可能是在1500多年前,跟随客家先民的迁徙而从中原传入广西北部湾地区,并逐渐发展演变而成。“跳岭头”文化传承了古代中原汉民族傩文化的优秀传统,并吸收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习俗,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古老傩文化和百越文化的遗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2006年,“跳岭头”被确认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钦州跳岭头”获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   (二)“跳岭头”的表演形式   “跳岭头”一般在每年农历八至十月间,在村边的山坡上举办,由村屯的“蜂头队”负责组织,由“岭头队”作歌舞表演。为避免请不到“岭头队”,各村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日期,大多都会错开。   “领头队”的人数20到30人不等,表演祭祀舞蹈的舞师都身着戏服,头戴面具,手持刀、斧、剑、戟、棍等道具。“跳岭头”表演一般头天下午开始,到第二天上午结束,有详细固定流程,大致可分为三大项:一是安坛开光,主要活动有设神坛、立神位、请神、敬神、驱魔等;二是歌舞娱乐,这是“跳岭头”表演的主要部分,岭头队依次表演“跳三师”、“跳师郎”、“跳忠相”、“跳四帅”、“跳仙姑”等舞段,每跳完一个舞段,唱师就穿插歌唱一段人物故事,每段故事都相对独立完整,表演时有“歌时不舞,舞时不歌”的特点;三是收妖封坛,跳“灭妖精”、“赶龙船”等舞段,到江边焚烧装有妖精的纸糊的龙船,昭示吉祥安康。   古时的“跳岭头”主要以驱鬼除邪和祭祀祈福为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已演变为民间娱乐活动,祭祀活动渐淡,娱乐气氛渐浓。   图1 “跳四帅”人物造型   二、“跳岭头”的艺术特征   (一)音乐特征   1.调式特征:“跳岭头”的音乐非常的朴实简单,音阶几乎都是建立在“6123”(羽、宫、商、角)四音列的基础上,但偶尔也会出现“5”(徵音)和偏音“7”(变宫)。音程关系主要是以大二度和小三度为主,纯四度和纯五度出现的较少,所以旋律都较平稳,很少有大的起伏。如《灭妖精》的简谱,是D羽调式的音乐,主要音阶都是“6123”。   图2 《灭妖精》部分简谱   2.节奏特征:“跳岭头”的音乐节拍几乎都是 2/4 拍,节奏组合都较简单,大都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为基础,偶尔会出现三连音和弱起。不同乐器的演奏者们经常在统一节拍下演奏出多重节奏。   3.唱格特点:叙述角色事迹、故事情节的叫“唱格”,每一个唱格实际上是一首叙事民歌。常见的“唱格”有《开坛格》、《三师格》、《五雷格》、《白米三姑格》、《亚头格》、《六娘格》、《九郎格》等。唱格的语言大都口语化,通常运用比兴、比喻、对比、排比、谐音等修辞手法形象表意,譬如《开坛格》的唱词“斑鸠树上叫咕咕,鸦雀地上叫啾啾,斑鸠有钱花衫领,鸦雀无钱补膊头”,以鸟雀形态喻指穷富不匀的社会状况。由于都是用方言演唱,各地的曲调略有差异,唱腔也有所变化,例如浦北县西南部与东北部就有区别,前者浑厚少拖腔,后者悠扬多托腔。   (二)舞蹈特点   “跳岭头”舞蹈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风格古朴粗犷,动作简朴有力,以拟兽舞和跳神舞居多,颇具地方特色。基本特征有如下几点:(1)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