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西壮族春牛舞的艺术表现.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广西壮族春牛舞的艺术表现   【摘 要】本文以壮族春牛舞的艺术特征研究为切入点,综合文献研究法、采风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广泛研究,深层次地剖析壮族春牛舞的艺术特征及表现形式,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并揭示出壮族春牛舞的社会功能,为保护其生存与发展提供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壮族春牛舞;艺术特征;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74-02   广西壮族春牛舞,是在春节期间由春牛贺年队到各村贺年时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作为一种牛文化,是农业文化的范畴,到目前为止仍然被田林县壮族人民保存了下来,是春节习俗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壮族春牛舞的研究,了解其文化内涵,既是对本土民间舞蹈文化的补充,对其传承与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春牛舞的起源   顾名思义,“春牛”就是以“春”和“牛”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艺术活动。也叫《唱春牛》、《舞春牛》、《打春牛》、《跳春牛》、《戏春牛》等。个别地区,已发展成了一种盛大的“赛会”形式“春牛会”,出会这一天(一般是立春前后),不仅要表演春牛,还要演出其他各种民间歌舞,形成了一个颇有特色的传统艺术表演会。   这一活动产生于发明牛耕以后的农业劳动活动,其主题思想,也正是“劝农”,要求人们及时耕作,并预期丰收。由此可见,春牛舞显然和我国传统的节令“立春”,以及这一节日中的风俗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牛在古代的农业生产中,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我国人民便常常以它来象征农事。据记载,我国这一风俗的起源甚早,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有立春日举行“迎春”“出土牛”等等的习惯了。有的学者认为,壮族的春牛舞因受汉文化影响而形成,与汉族地区民俗活动的“祈春开梨”仪式或“鞭春”有一定的渊源。有关学者却有着不同的认知,如学者黄润柏认为壮族春牛舞是源于壮族先民的牛图腾崇拜及其民间习俗,而非汉文化。   舞春牛在广西壮族地区之所以能够世代流传和传衍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缘由和思想根源。古代南方百越族群以种植水稻为生,牛自然成了壮族先民生产劳动的忠实伙伴,也是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生活需要维持,生产需要发展,生活中的种种都需要农民百般地爱护耕牛,因而由最初的爱护、珍惜继而不断发展为敬奉和崇拜,这也是情理之中和顺其自然的事。早在新石器时代,壮族先民就已然形成了牛崇拜的思想,一直发展至今广西壮族地区仍然流传着“敬牛节”、“牛倌节”等传统习俗。届时给牛洗澡梳理,披红戴花,并喂以精制的糯米糍粑等,以表示农民对牛的敬重和爱戴。壮族“舞春牛”的广泛流传是牛崇拜思想的必然产物,也是稻作文化的重要标志。   二、壮族春牛舞的表演形式   (一)表演道具。春牛:用铁丝和竹篾扎成牛头骨架,蒙上赭黄色土布,并在土布上绘以彩图。将纸糊于牛角外面并着色,再在左右两侧各缝上一个用泡沫制成的牛耳,用以做牛头。牛头里绑上两根竹竿,供舞牛头者操纵。再用赭黄色土布制作成如牛身体两侧形状的平面外形,将两片“身体”的中间位置?p合起来,此为牛衣。再用土布卷成条状(约35厘米),在布条的未端缝上棕毛,此为牛尾。最后用细绳将牛衣与牛头连在一起,将牛尾上端穿进牛衣后部并缝上,即成春牛。   犁:过去表演用的犁都是制作真犁,但体积稍小。其结构、形状基本与今壮族地区使用的木制犁架、铁制犁铧相同。后来因表演时不便携带,改用木棍代替(棍长约100厘米)。   (二)壮族春牛舞的表演程序。每场春牛舞的表演,通常由《贺年》、《使牛》、《插秧》、《斗牛》和《丰收》五个小节目组成,表演者男的称茶公,女的称茶娘。   1.《贺年》。由六人(四茶娘二茶公)右手执彩扇,左手持花篮表演。边舞边唱《贺年歌》,歌词内容多为祝贺主家人丁兴旺、富贵荣华等。主要步伐有“圆场步”和“十字步”两种;主要队形有横排、圆形、品形、∞形四种。原地演唱时,无伴奏,边唱边做扣春花动作(原地扭“十字步”右手胸前绕扇)。变队形时,由打击乐伴奏走“圆场步”,变一个队形后,原地演唱一段歌词,如此反复数遍。   2.《使牛》。由三人表演。先由二茶公着春牛服于锣鼓声中上场,模拟“出栏”“刨蹄”“吃草”“哞叫”“搔痒”“擦颈”“擦臀”“赶牛虻”等牛的动作。继而另一茶公肩扛木棍(代表犁、耙)、左手持牛绳扮耕田郎上场,边唱《十二月使牛歌》边与春牛配合做犁田、耙田的动作。最后,牛到一旁吃草,耕田郎下场。歌词内容是每个月的农事活动,如“正月使牛是立春,家家浸种犁秧田。二月使牛是惊蛰,户户播得谷种完。三月使牛清明节,抓紧插秧莫拖延。四月使牛是谷雨,松土除草又耘田。五月使牛是芒种,禾苗长成绿一片。六月使牛是暑天,六禾谷熟又半年。七月使牛立秋到,又收又种无空闲。八月使牛中秋节,顾得畲田又顾田。九月使牛是寒露,晚稻谷穗挂连连。十月使牛是立冬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