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用社(银行)扶农总结汇报材料
“农民的银行” ##市信用社(银行)扶农总结汇报材料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省##市农村信用联社与农村经济共舞,奏出了经济建设新时代的鱼水之歌。 探索:农村金融谁扛重任 近些年,由于农产品价贱难销,“致富发家缺本钱”是农民的普遍呼声。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增加了,而金融机构贷款条件比较严格,办贷手续比较繁琐,许多农民的信贷需求难以满足,随之而来的民间高利借贷、非金融机构高利放贷等现象出现,加剧了集体和农民的债务负担。 农民贷款难,被农民称为“自己的银行”的农村信用社又如何呢?##市农村信用社联社主任谭正鹏发现,农村信用社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畏贷”、惜贷心理,许多基层信用社是年初的钱“捂”到年底,一年四季“门庭冷落车马稀”。“难贷款”导致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每况愈下。 面对高利贷坑农的现状,为破解“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难题,1998年他们在曾都区安居镇办试点,向农民发放小额贷款,推出农户《贷款证》的信贷管理办法。《贷款证》以不欠信用社贷款和村组提留的守信为前提,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核发限额为3000元,持证农户需要生产、生活费用贷款时,持证直接到指定的营业网点办理,不需抵押,不需报批。 1999年,##市遭遇历史罕见大旱,大部分农户无力抗灾自救。这时,信用社把一本本小额《贷款证》送到农民手中。当年,全市共有15万农户领取了《贷款证》,占农户总数的六成以上。持证农民在旱情最惨烈的关头,用《贷款证》“像存款一样方便”地获得贷款。有了钱,他们买水泵、打机井、修渠引水,救活了一片片庄稼。淳朴的农民是讲信用的。年底,95%的农民偿还了本金,信用社通过贷款还获得2400万元的利息收入。 ##市农村信用联社从发放《贷款证》中得到启示,又相继推出了“信用约定”和“联保贷款”两种“撬动农村经济市场”的信贷管理办法。 服务:信贷营销如鱼得水 在曾都区万店信用社,干了10多年信贷工作的刘金强从办公桌上随手拿出一本《信用农户经济档案》,上面记载着他和另外两名信贷员分管的2369个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他们每天7点多钟就要骑摩托车下村组,晚上6点多钟才回单位,一个星期在下面转4天,农户买种、买肥需要钱,他们在农户的家门口、田间地头就给办了。 “有困难找我们”这是##市信合员工说的最多的话。1999年,曾都区三里岗镇农民熊新国、熊发坤兄弟俩,收购150吨白果卖到广东,亏损70万元。兄弟俩筹款还完信用社的90万元“联保贷款”后几乎不想活了,杨明刚开导他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都挺过来了,我们受点小挫折就怕了?”第二年白果收购时,杨明刚主动给讲信用的熊氏兄弟投贷100万元,从收购到销售,信用社派人全程参与,这一年赚了近百万元。熊氏兄弟逢人便说:“没有信用社的支持就没有我们兄弟的今天。” 成效:鱼水相宜喜得双赢 “农村经济活跃了,农村金融才有生存空间。”曾都区一位副区长讲了这样一件事。他有次路过一个村,发现群众整整齐齐地坐在操场上。问大家开什么会,群众说“信用社召开信贷会”。于是,他留心观察发现在许多村每当信贷员进村收贷时,村干部只要在群众中吆喝两声,农户就会主动把贷款本金或利息送到信贷员手里。 在信贷营销过程中,每一位员工都是一个“袖珍信用社”,既能办理存款,又能发放贷款。2001年,厉山镇信用社员工人均累计营销贷款都在290笔以上,小到100元,大到数万元。农民通过贷款扩大生产经营,调整产业结构,涌现出了一批葡萄、红梅李、蔬菜、养鸡等种养加工专业村和专业户,穷村变成了富裕村,穷户变成了文明户。信用社在扶农过程中当年实现利息收入153万元,与农户实现了“双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