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卡拉鸟笼_苗族传统文化研究_之一_
卡拉鸟笼——苗族传统文化研究(之一)◎ 张海燕【摘 要】 贵州丹寨卡拉村制作鸟笼历史悠久,数百年精雕细凿,磨练出了卡拉人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 世代伴山而居的苗族村落,将鸟笼文化推向了“非遗”的殿堂。本文主要从丹寨的历史渊源、中 国的鸟文化背景、卡拉鸟笼的工艺制作三个方面对卡拉鸟笼文化进行探讨。【关键词】 丹寨文化;卡拉鸟笼;苗族研究【中图分类号】 K8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4)07-0068-4一、丹寨的历史渊源丹寨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 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西部,古称“八 寨”,建制始于元代,全县 940平方公里。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上,县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平均 温度为2.0℃—7.0℃,而夏季平均温度仅21.0℃— 25.0℃,地势北高南低,独特的地理位置 造就了 丹寨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是避暑纳凉的绝佳胜 地,素有“中国西部避暑胜地”之美誉。丹寨县的卡拉村,居住着苗、侗、水、布衣、 彝等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县的78.78%。 据古籍记载:苗族 的祖先因战败从黄河流域逐 渐西迁,其中一部 分进入贵州境内,苗 族“丹都 支系”的先祖就是其中的一支,他们自称“嘎闹”。 “嘎闹”,即为“鸟之部族”,是一支以鸟为图腾的 苗族支系。在苗族的传 说中,苗族 属于“九黎之 族”,它为不远万里迁徙而来的苗族祖先带来了粟 种,躲过了饥荒年,所以在苗族的文化里,至今还 保存着对鸟的图腾崇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苗族先民对鸟的崇敬。所以,在苗族 人的日常生活中,鸟型纹饰随处可见。在蜡染作坊里,鸟型图 案是蜡染服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张蜡 染都离不开鸟形纹饰。在银器工厂里,匠人打造 最多的也是鸟形纹饰。苗族的姑娘还喜欢将鸟的 图形纹样刺绣在服饰中。苗族男子身着盛装时, 还在头帕上插上羽毛。苗族人民素爱养鸟,当圈养的鸟儿年老的时 候,寨子里的村民会把它们放归山林,让它们回到 大自然的怀抱寻找最后的归宿。因为爱鸟的缘故, 鸟笼子也就成了当地村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 现在全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的就是制作鸟笼,村 子里很少见到年轻人外出打工,他们在自己的家 园,依靠手艺就能赚钱。全村114户村民,从事鸟笼 竹编工艺的就有98户,每个月约有700 0只各式鸟 笼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等地区,是现存为数不 多的手工编制鸟笼的专业村。鸟笼编织成为了村民 的致富之路。卡拉村的“鸟笼制作技艺”,还入选 了2009年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中国的鸟文化背景中国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鸟文化是〔作者简介〕 张海燕,河南商丘师范学院现代艺术学院讲师,河南 商丘 476000。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我国爱鸟、养鸟历史悠久, 在甲骨文的“图腾文化”中,鸟的图腾,就是神化 了的祖先。“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就是 对鸟崇拜最为典型的史例。司马迁在《史记·殷本记》中就有这样记载: “有狨氏之女,为帝 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 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殷契的母亲简 狄,吞下鸟蛋才生出了契。〔1〕在《苗族古歌》中,也 保留着大量鸟图腾崇拜的痕迹,传说天地是科啼 鸟和乐啼鸟所生,所以,鸟类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 一种吉祥的神鸟,自称是“鸟的传人”。在中国古代,人们 还把养鸟也作为一种乐 趣,宫廷里也常常以鸟鸣作为游戏。唐代宫廷中的《鸟歌万岁乐》,就是根据鸟鸣制作的乐舞。《旧 唐书·音乐志》就记载:“《鸟歌万岁乐》,武太后 所造也。武太后时,宫中养鸟能人言,又常称‘万 岁’,为乐以象之。舞三人,绯大袖,并画鸜鹆,冠 作鸟像。”〔2〕至于民间养鸟之风,则更是兴盛。鹦鹉、倒挂 雀、白鸽等鸟是宋代民间蓄养最为常见的鸟类,在《四朝闻见录》丙集《鹁鸽诗》中就记载有:“东 南之俗,以养鹁鸽为乐,群数十百,望之如锦。”〔3〕 北宋时期,大文学家欧阳修专门有一首诗写 到:“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书高低,始知锁 向金笼听,不及人间自在啼”。从诗中可以想象到养鸟以及玩鸟在当时是很普遍的。 和鸟笼的地域差别一样,养鸟对于玩鸟行家们来说,也有着北派和南派分别,南方的鸟笼, 是以苏杭、广州、四川为代表,外形主要以方形、 圆顶圆形为主,俗称“馒头笼”,挂钩是单独的构 件,鸟笼可以自由转动,编织所用的竹子以南方的 紫竹为主,紫竹为最 上等的选材,其次 用的较多 的是黄竹。北方鸟笼是以京津、山东等地区为代 表,鸟笼的外形大部分是以平顶、圆形为主,挂钩 大多是四角抓钩,能将鸟笼固定住,不能转动,制 作上非常讲究,首选上等竹料,编织成形后,在配 上精美的鸟食罐、水缸,并用竹木牙角进行装饰。 在清朝乾隆年间,北方鸟笼的制作就达到极盛水平,当时,清宫造办处组织全国的能工巧匠,专门 为宫中制作鸟笼,它的款式、质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