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家孙一奎伤寒学术思想与贡献.pdfVIP

新安医家孙一奎伤寒学术思想与贡献.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ebsite http://xuebao.ahtcm.edu.cn E—mai1 ahxbbjb@l63.com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33卷 第 1期 2014年 2月 JANHUIUNIV CHINESEMED Vol-33 No.1 F_eb.2014 新安医家孙一奎伤寒学术思想与贡献 项秀芳 ,储全根。 (1.安徽 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 ,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安徽 合肥 230038) [摘要]孙一奎的伤寒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于 《赤水玄珠 ·伤寒 门》中,孙氏从理、法、方、药等方面阐发补充了仲 景学说 。其学术思想和贡献主要包括 :论治伤寒,以 “明证”为首务 ;阐发伤寒,援入儒 易之理;拾遗补缺,充实 四诊 内容;扩充治法 ,重三焦命 门元气;合法不执方,慎用寒燥淡渗 ;突破成规 ,创 男子热入血室。 [关键词]孙一奎 ;赤水玄珠 ;仲景学说 ;伤寒 ’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志码]A EDOI]10.3969/j.issn.2095—7246.2014.01.008 孙一奎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 ,其著作有 《赤水玄 乃天地之根,宰辅之职,周旋运用 ,承上使下 ,一动一 珠》《医旨绪余》《孙 氏医案》等。孙氏对伤寒颇有研 静,莫非肾之功也……然子中之阳气微弱,凡病则易 究,其论述主要见于 《赤水玄珠 ·伤寒 门》,《孙氏医 消减 ,其言死多于厥 阴也。”孙氏运用易学 “复卦”的 案》中也有关于伤寒的论述。孙一奎研究伤寒立足理 涵义和理学关于 “天地万物周旋变化规律”的观点来 论与临床,援入儒易之理 ,体现其重视三焦命 门元气 阐明 “少阴死证尤多”的机制 ,见解深刻独到 ,反映了 之学术思想,充实诊法、治法及方药 ,补 《伤寒论》之不 儒易之学对其影响之深刻。 足。现将其伤寒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浅析如下。 3 拾遗补缺 。充实四诊 内容 1 论治伤寒 ,以“明证”为首务 孙氏善于将诸家诊病 的经验和 自己多年的诊病 孙氏在 《赤水玄珠 ·凡例》中首先表明:“是书专 经验加以总结 、发挥 ,并运用于伤寒病证的诊法中。 以明证为主”。纵观 《赤水玄珠 ·伤寒 门》,为了达到 望诊方面 ,孙一奎在 《赤水玄珠 ·伤寒 门》中重 “明证”的 目的,孙 氏对正伤寒及各种类伤寒病证都 点突出了面部及五官的色泽变化及其主病 ,略去了 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如中湿类伤寒 、痰证类伤寒、 仲景详细介绍的形体变化、动静姿态的望诊 ,只补充 内伤瘀血证发热状类伤寒、内伤似外感温热病 、内伤 其缺漏之处。其中对鼻 、唇 口、目、面等显露部位的 似伤寒等 ,从病 因、病机 、治法和方药等方面进行 了 色诊作了详细重点阐述 ,例如 ,“鼻色微黑者 ,有水 详细分析 ,以便 比较鉴别 。又如 “狂言谵语郑声辨”: 气……鼻孔癖胀者 ,属肺热有风”“唇 口焦红者吉,唇 “狂言者 ,大开 目与人语 ,语所未尝见之事 ,即为狂言 口焦黑者凶。唇 口俱肿赤者,是热极……环 口黧黑 也。谵语者合 目自言,言所 日用常见常行之事 ,即为 者,死”“目赤唇焦舌黑者 ,属 阳毒。 目薰黄色暗者 , 谵语 也。郑声者声 战无力 ,不相接续 ,造字 出于喉 属湿毒”“面赤脉数无力 ,此伏阴病 。其证烦躁引饮 , 中,即郑声也 。”三证之别 ,一 目了然。因此 ,孙 氏论 虚阳上升 ,面赤脉沉细 ,此少阴病 。外热 内寒 ,阴盛 治伤寒 ,“明证”之 旨,不言 自明。 格阳,宜温 ,误用寒凉者死”。可见 ,关于伤寒病证的 2 阐发伤寒 。援入儒易之理 面部望诊 ,孙氏比仲景阐述得更加具体 ,并指出伤寒 “理学”是融儒、释、道为一体 的新儒学,其精髓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