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唱家乡的民歌》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昌黎县荒佃庄周庆恩中学
校本课程《学唱家乡的民歌》开发纲要
昌黎县荒佃庄周庆恩中学 孙立文
电话一、 基本项目
1、 科目名称:学唱家乡的民歌。
2、 课程类别:(1)音乐类。
(2)选修课。
3、 教材来源:通过调查走访,自行编创。
4、 课时总量: (1)25课时。
(2)每天第八节课。
5、授课对象:7、8年级。
6、授课章节:十三章。
7、授课教师:本校音乐教师孙立文。
8、开发时间:2008年10——2010年3月。
二、课程背景:
(一)历史背景:
昌黎民歌是昌黎人民世代承传的一种民间小调。是与昌黎地秧歌一脉相承的姊妹艺术,产生年代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
多少年来,“唱”和昌黎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旧社会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军阀混战,昌黎几经战火蹂躏,百姓流离失所,跑反逃难,困境中借助于“唱”来抒发心中的苦闷和对美好的向往。解放后,昌黎民歌获得新生,进入了挖掘、整理、继承、发展的新阶段。
昌黎民歌发展经历了元代的产生、形成期,明清至民国的成熟、兴盛期,文革期间的冷落期。
1949年前,百姓借助于“唱”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了曲调凄婉、如泣如诉、乡土气息极为浓郁的演唱风格。近50年来,昌黎县文化工作者不断挖掘、整理、继承、创新,加快了昌黎民歌艺术的普及和发展。昌黎民歌中的《拣棉花》、《茉莉花》、《绣灯笼》、《山里人儿好气派》等优秀作品,在全国各级文艺汇演中获奖,以曹玉俭为代表的民歌艺人名噪一时。
近几十年,昌黎民歌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电视台的录制和比赛,屡获殊荣。鉴于昌黎民歌的影响,昌黎县2000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歌之乡”。
(二)地理背景:
昌黎民歌按地理位置的不同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西部沿河地区和背部山区三种展现浓郁地域色彩的演唱风格。
(1) 东部沿海地区 昌黎东部地区民歌在昌黎以及全国、省内外影响很大,它代表着昌黎民歌的主流。
(2) 沿河地区 昌黎县西部的滦河沿岸,与评剧的发源地滦县交界,两县的艺人经常交流技艺,并对其加以规范,程式化,由仅一副竹板伴奏加以月琴、笙、管之类的伴奏而进化成为评剧。
(3) 北部地区 昌黎北部山区的民歌以山歌和秧歌为主,声调高亢,活泼风趣。演唱时嗓子要宽、底气要足,结尾前加有“冬呛衣冬呛”的锣鼓和“哎嘿哎嘿呦”的衬词。演唱中有的是指名对唱、有问有答,有的是分组对唱,不要求有什么装饰音,吐字清晰,节奏稍慢,抑扬顿挫、强弱分明。
(三)代表性传承人:
(1)沿海地区代表人物
曹玉俭:生于1890年(已故)十三岁开始学习秧歌和演唱昌黎民歌。
他参加过本村的“海乐班”、“同乐班”等业余文艺团体组织,并能演唱“二人转”和老亭大鼓,是昌黎民歌艺术中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因演唱《秀灯笼》、《捡棉花》、《茉莉花》等20余首民歌而闻名。
刘荣德:1935年11月生于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民歌管弦乐 学会理事,中国社会音乐学会会员,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群众音乐创作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昌黎县文工团乐队队长,编导兼独唱演员,昌黎文化馆音乐馆员。其代表作品有《刨花生》、《红月娥做梦》《捡棉花》《茉莉花》等。
(2)沿河地区代表人物
郭文成:靖安镇达子营村人,生于1896年(已故)自幼务农,17岁开始学唱民歌。36岁时因为生活困难,到东北海伦淘金,仍不能维持生活,托人介绍在海伦搭班唱戏,直到45岁才回老家,他会唱的民歌很多,已记录下来的有《美女相思》《光棍思妻》《画扇面》《捡棉花》《茉莉花》等。
王世杰:昌黎镇三街人,生于1940年,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昌黎县政协退休干部、从事多年民间艺术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工作,经常演唱昌黎民歌,他的声音高亢嘹亮,委婉动听,有“河北民歌王”的称号。
(3)北部山区代表人物
秦来:昌黎张各庄三村人,生于1901年(已故),家境贫寒,从小给地主放牛,14岁去东北学手艺,20岁开始学唱民歌,1953年参加河北省演出时他演唱的《小看戏》《游南关》获得好评。
罗进梦:昌黎县罗家营村人,1939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59年参加工作在昌黎县文工团,对昌黎民歌进行搜集、学习、创作、研究,创作了很多新的昌黎民歌,多次获得并出版了个人歌曲创作集。
(四)传承方式
1、口传心授 世代相袭
旧中国的农民贫穷落后,上不起学,念不了书。大字不识几个。昌黎民歌老艺人大多是穷苦人出身,没文化,怎么学唱民歌呢?主要靠口传心授。当时唱本有词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