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潍坊风筝的传承方式及代表人物
潍坊风筝的传承方式及代表人物党明德谢婕潍坊是风筝的四大产地之一, 过去说潍坊的风筝, 有“十个风筝九个蝶, 九个蝴蝶九个新”的说法。在四大产地中, 人们用“鲁蝶”来概括潍坊风筝的特点, 现 在潍坊风筝又将“鲁蝶”的特点发展到了以“蜈蚣”为特色的风筝, “龙头蜈蚣”、 “仙鹤童子”、“雷震子”等已经成为潍坊风筝的代表作。潍坊被誉为风筝之都, 之 所以有如此称誉, 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在久远的风筝历史中传承有方。风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到明清时期放风筝已家家习以为俗。“自古传法, 薄如悬丝”, 口传心授是俗文化特有的传承方式, 也是潍坊风筝特有的传承方式。由 于风筝传承注重家传, 从而形成了著名的十一世家。分别是潍坊寒亭区杨家埠村的 杨同科、城区的康万香、孙永春、郭乃馨、胡敬珠、牟丹、韩连溪、杨万善、唐洪 飞唐洪亮兄弟、陈善庭、张衍禄。从风筝的传承角度看, 他们中杨同科、孙永春、 牟丹以及唐洪飞、唐洪亮兄弟主要是子承父业, 陈善庭、胡敬珠、杨万善、韩连溪 属于师徒相继, 张衍禄、康万香属于师徒相继兼父子相袭, 唯有郭乃馨是从画家转化来的风筝艺人。一、父子相袭的传承杨家埠风筝的起源与木版年画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杨家埠木版年画肇始于明代。传说明末一料衣太监回杨家埠省亲, 将宫廷彩绘门神像带了来, 乡人们喜欢, 善刻之人临摹成木版, 涂色印刷。明嘉靖年间, 确切地有了木版年画, 到清乾隆时 期, 已相当发达, “作坊百家, 画种过千, 家家会点染, 户户善丹青, 收罢大秋就 刻板, 忙到腊月二十三”1 。杨家埠木版年画在明代生意已经很红火。为了进一步取得顾客青睐, 一些年画店就依靠制作年画的技术来制作其他工艺品, 于是发展到扎95民俗研究 2007.3灯彩、扎风筝。年画的下脚料纸张、颜料又非常适宜糊制风筝,于是杨家埠扎制风筝更盛行起来。这里几乎家家扎风筝, 各有特色, 杨家埠多杨姓,艺人也大多姓杨。著名的各家以及特色列表如下:扎风筝有名的民间此表根据1992年《寒亭区志》 制作从此表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大都擅长制作人物风筝和蝴蝶风筝,从结构上来说属于硬翅风筝, 这一点可以说明这个风筝之乡在传承上的因袭性, 这也是民间俗文化的传承特点。潍坊杨家埠的硬翅风筝, 十分畅销, 是销往济南、聊城、淄博和天津、 河北、河南等地区最多的一种。2 其中“风筝王”杨同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杨同科 ( 1901—1996) 从小跟着伯父杨振盛和父亲杨振甲学扎风筝, 扎了一辈 子风筝, 获得了不少荣誉。艺术界给这位风筝老艺人的留言签名, 写满了厚厚的5个 本子。1987年国家领导人谷牧来杨家埠视察时, 为杨同科提笔留言: “杨先生年龄 最大、扎制风筝最长, 扎艺最高、放飞最好”。每一只风筝的形成都要经过设计、选 料、整形、绑扎骨架、裱糊、裁剪、绘画、装配、拴脚线、试放等十多道工序。过去, 专业的艺术学校是没有的, 杨同科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艺术教育, 其学习大都是96姓名生卒年月主要作品及其他杨同来1911—1972人物、鸟、宫灯、燕子, 以人物制作出名。杨同喜1887—1957人物、鸟, 以人物哪吒闹海、八仙过海有名。杨其云1904—1977人物、蝴蝶、鱼、燕子杨其林1923—系风筝专业生产大户杨连臣1920—以蝴蝶风筝有名杨同科1902—从事风筝扎制70余年, 以扎、糊、画、起飞俱佳闻名, 有 “风筝王”的美誉。杨连坤1894—1964人物、仙鹤、蜈蚣、鹰杨佃君1846—1927人物、鹰、蝶、蟹、灯、鱼、燕杨其恩1900—1959人物、鸟、灯、蝴蝶杨振胜1874—1955人物、蝴蝶, 以雷震子、仙鹤童子见长。杨镇山1895—1928仙鹤、蝴蝶、人物、蜈蚣杨其民1941—杨同科第一代传人, 1988年赴巴西表演。潍坊风筝的传承方式及代表人物“口传心授”。父亲、伯父扎风筝的时候, 他在一旁观摩, 之后再学着制作, 由于兴趣所好, 所以学的比较快, 用了不到半年, 他就基本掌握了风筝硬翅、软翅、串式、 平面、立体等十几种风筝的扎制技术。在学习扎制风筝的同龄人中, 他是佼佼者, 他善于揣摩, 在此基础上作了诸项创新。首先在减轻风筝重量上下工夫。风筝扎制中有个俗语叫“减轻一克重、多挖半 级风”, 由于风筝骨架过重, 杨家埠风筝常常出现难以起飞的现象, 所以人们谑称其 为“跑破鞋”风筝。要使风筝便于起飞就要减轻重量, 而减轻重量又往往造成重心 不稳。于是杨同科就从改进风筝的双翅尺寸和调整角度两方面下手改造, 加大了风 筝两翼的后倾度, 使两根竹子的夹角小于90度, 这样放飞时易兜风, 飞起来不但高 而且稳。把硬翅风筝的尾部造型设计成椭圆的, 与两翼的接触面变小, 使风筝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