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奥鹏教育.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奥鹏教育

北交《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二部分 课堂笔记 第三章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11 第一节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 11 第二节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思想研究 13 第三节 中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 25 第四节 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 25 第四章 素质测评的原理 26 第一节 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 26 第二节 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27 第三节 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28 第四节 素质测评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29 第三章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需要掌握的重难点有:了解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了解中国古代人才选拨制度的素质测评思想研究;了解新中国的素质测评;掌握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 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 中国古代人才评价选拔制度概貌 商周 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 军功、俸禄制 汉 举荐(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至明清 科举制 知识点一 测评思想 1、素质测评的必要性 “面目仅半尺,竟无一人肖”——个体差异;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测评——选拔 2、素质测评的可能性 素质——行为(外显) 3、素质测评的可量化性 对素质的看法(素质的差异、构成) 性善说、性恶说、性无善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 性三品: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董仲舒、王充、韩愈 ) 荀子在《荀子?不苟篇第三》中根据人格特征的不同,把士划分为:“通士(尊君爱民、通达事理)、公士(公正无私)、直士(忠厚老实、耿直坦诚)、悫士(诚实可信、谦虚谨慎)、小人(惟利是图、言行无常)。” “将者,智信仁勇严” 《孙子兵法》 尧舜先古时代 尧舜时代官员的选拔有一定的标准,其核心是选才以贤,发挥其特长。《上博楚竹书(二)?容成氏》载“万邦之君皆以其邦让于贤” 。官员的选拔又是根据贤人的特长而授予其职,做到各尽其能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羲和家族精通天文历法,于是尧举羲和等人制定历法;禹家族善于治水,舜任用其为司空主管治水。官吏考核制度也相应确立。 “《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其训曰,三岁而小考者,正职而行事也。九岁而大考者,黜无职而赏有功也。”说明三年进行一次小考,九年进行一次大考,根据大考决定任职者的功绩,表现好的、长期累积有善政的得到提升;反之,降职并加以处罚。鲧便是因治水九年,“功绩弗成”而被“殛于羽山” 。 孔、孟的观点 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孔子提出人分上智和下愚。“性相近,习相远”;同时又说“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稍后孟子提出“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的思想 。 据《礼记?射义》中记载,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天子就以试射的方式选拔诸侯、卿、大夫、士。 庄子的人才测评思想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庄子?列御寇第三十二》 《吕氏春秋》的“八观六验”法则直接从庄子学派的“九徵”发展而来。《吕氏春秋?论人》中这样说道:“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仁,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三国时刘劭在《人物志》中提出“八观”之法以论证鉴识人才。即以观察人的感情、行为入手,分析其心理状态,以达到正确、全面认识人才的目的。他主张“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从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的中,把握其固有的品质;“观其志质,以知其名”,从人的气质上去判断其性格特点以及将来可能成就的事业。他还提出从人的言谈(“辞”)的应对(“应赞”)来考察人的智力,“察其应赞,犹视智的能否也”。此已相当于今天的面试。值得一提的是,刘劭的《人物志》1937年被美国学者西罗克(Shryock)翻译为英文《人类才能的研究》介绍到西方,引起西方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内容及方法 测评内容的变革:而疏于“行”。考试举人,公平公正。 我国古代民间的自发的素质测评活动 :“ 周岁试儿” ;七巧板(非文字类创造力测验);九连环(智力测验)等 知识点二 测评内容 性与德:道德品质; 识:“知识”,道德知识和实用科学知识; 绩:“功”与“黜”,绩效,工作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