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草莓常见生理性病害和其综合防治技术.docVIP

保护地草莓常见生理性病害和其综合防治技术.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护地草莓常见生理性病害和其综合防治技术

保护地草莓常见生理性病害和其综合防治技术   草莓果实营养丰富,是老少皆宜的时令水果。我国草莓栽培始于1975年,但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草莓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地草莓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草莓生理性病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产量。现将草莓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一、常见的生理性病害 1. 畸形果 果柄过粗,果实扁平似扇形状、鸡冠状等,或者果实过肥、过瘦都属于畸形果。畸形果形成一般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外部因素,包括授粉不良、温度不适等。保护地多采用蜜蜂授粉的方式,越冬种植的草莓由于温度反复较大,蜜蜂不出巢或田间作业时间短,都会导致草莓授粉不良,出现畸形果。其二是管理不善和品种选用不当。草莓开花期间喷施杀虫或杀菌剂,可引起当天或次日开放的花形成畸形果。有些草莓品种种植后出现雄蕊发育不全等,花朵中糖分含量少,难以吸引蜜蜂前来采集花粉。 2. 白花果 白花果多出现在冬季或早春,果实小,褪绿后不能正常着色或部分果面乃至整个果面呈白色。病果品质变劣,不耐储藏,容易被各种病害侵害。 白花果的出现与光照和施肥有很大关系,草莓果实膨大着色期间,光照弱尤其是恰逢阴雨冷凉天气,白花果发生较为严重。在施肥方面,偏施氮肥特别是速效氮肥,磷、钾肥不足,土壤中又严重缺乏有机质的条件下,白花果出现的概率高。 3. 老化果 又名种子凸出果,正常的草莓果实种子(瘦果)嵌生在浆果表面,病果种子大多凸出果面,果实小,商品性差。 老化果的形成原因:一是保护地放风、浇水不及时,出现高温干旱,浆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缺乏水分和养分而不能正常膨大,致使种子凸出浆果表面。二是根系生长不良,吸收水肥能力弱,在草莓结果较多时,果实得不到维持正常发育的水肥而出现老化果。 4. 空洞果 近几年草莓空洞果出现概率较高,主要表现为:浆果外部形态同正常浆果,但是果实内部出现空腔、口感差。在草莓膨大过程中,施用了促进果实膨大的叶面肥或速效冲施肥可引起空洞果;果实过度成熟或浆果在膨大过程中缺水往往也会出现空洞果。 5. 火烧叶 保护地栽培的草莓,从地膜挖出植株孔洞旁的老叶开始,自下而上受害,叶片常先失水、萎蔫后干枯,病健交界明显。发生严重的整棚草莓植株叶片干枯,似火烧一样,俗称“火烧叶”。究其原因可能是一次性大量地施用氮肥,保护地温度高,引起氨气中毒所致。 6. 叶缘干枯 多发生在成年叶片上,叶缘形成茶褐色枯死,轻微时仅发生在锯齿状叶缘部位,严重时叶片枯死,灌水后症状缓解。主要是保护地内温度高伴随着土壤湿度小,引起叶缘缺水枯死,或者一次性施肥过量,引起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草莓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而发生叶缘干枯。 7. 草莓日灼病 在草莓浆果向阳的一面,出现白色不规则形坏死斑,病斑凹陷,中间颜色较深,四周颜色较浅,边缘不清晰,病部表面坚硬,受害部分仅限于果实表面,内部果肉正常。日灼病多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生,生长势弱的植株,由于果实没有叶片遮挡炽热的阳光,引起果面局部升温而发生灼伤。 8. 缺氮 老叶变黄,局部枯焦,发病症状逐渐由老叶向幼叶扩展。缺氮植株根系色白而细长,根量少,后期根系停止生长,土壤瘠薄、氮肥常年施用量偏少所致。特别是近几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引起土壤中氮源不足,从而造成保护地草莓缺氮症状的发生。 9. 缺磷 缺磷症状没有缺氮症状表现明显,一般从底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草莓缺磷时,各种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植株的叶片小,叶色呈暗绿色或灰绿色,缺磷严重时,上部叶片呈黑色,下部叶片淡红色或紫色。 发生原因:除了土壤中含磷量少以外,还与土壤的酸碱度有一定关系,pH值低于5.5或高于7.0时,土壤中的磷素被固定,不易被草莓吸收利用,影响了磷的有效性。 10. 缺钾 钾元素多分布在草莓代谢较为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如生长点、芽、幼叶等部位。缺钾症状最易出现在老叶上,叶缘首先发黄,进而变褐,叶面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中上部叶片依然保持绿色。严重缺钾时,整个叶片变成棕红色,叶缘焦枯呈灼烧状。一般黏土和砂壤土容易缺钾;土壤中钙、镁离子含量高,以及温度低、光照弱的环境条件下,抑制或降低了根系对钾的吸收能力,植株也容易缺钾。 11. 缺铁 铁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差,缺铁症状先在植株顶端等幼嫩部位表现出来。草莓缺铁叶片失绿黄化甚至变成白色,植株生长停滞并死亡。 12. 缺钙 缺钙症状多发生在开花现蕾期,草莓上部叶片叶缘皱缩,严重时变成褐色,逐渐干枯。我国华北一带多属于贫钙的褐色土壤,土壤本身就缺钙,在生产上又不施钙肥或者土壤盐类浓度过高。 13. 缺钼 草莓缺钼植株叶片黄化,随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