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陀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风景区自然与历史状况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我国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由普陀山岛、洛伽山岛和朱家尖岛东部28.8平方公里三部分组成,陆地总面积41.07平方公里。
普陀山岛处于东经122度21分—122度24分,北纬29度58分—30度2分,与著名渔港沈家门相距6.5公里。普陀山岛南北长约6.7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最宽处4.3公里,陆地面积11.82平方公里。最南端观音跳山与朱家尖岛距2.5公里,岸线周长约22.5公里。朱家尖岛处于北纬29度49分—29度58分,东经122度19分—122度26分,全岛陆域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东部28.8平方公里范围划入风景区。朱家尖西与沈家门相距1.1公里,目前有跨海大桥相连。洛伽山岛位于普陀山东南约5.3公里,岛南北长约1.05公里,东西宽约0.6公里,面积0.45平方公里,岸线长约3公里,最高点海拔97.1米。
为了保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的外围环境,将一定的海域划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范围。海域范围为普陀山的金沙、百步沙、千步沙、哞唬沙、后岙沙、大水浪、小水浪外围距沙滩1.5公里,朱家尖的大沙、乌石塘和南部五大沙滩外围距沙滩1.5公里的范围。
二、地质、地貌
1、普陀山地质、地貌
⑴地质地貌背景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之一,舟山群岛属华复古陆一部分。中生代以前,处于隆起遭受剥蚀,至中生代受燕山运动后期影响,晚侏罗纪后期浙闽东部强烈火山活动,普陀山全岛几乎都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的喷发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和侵入的花岗岩覆盖。随之发生一系列以北北东向、北西西向为主的断裂构造,形成地垒、地堑式断块升降,构成舟山群岛雏形。普陀山深受舟山群岛构造控制。舟山群岛属天台山脉向东北延伸部分。自第四纪以来,受气候冷暖交替变化和新构造运动影响,普陀山与大陆几度发生联合和分离的变化。冰期时大陆海岸线外移,普陀山与大陆相连。间冰期时发生海侵,普陀山与大陆分离。距今4万年前,发生海假轮虫海侵,普陀山之梅岑、白华、金沙、青鼓垒、龙头等主要山头受之海侵或海蚀。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距今2.5万年~1.8万年)气候又转冷,冰期到来,海平面下降130~160米,普陀山又和大陆相连。全新世早期(距今8500年士120年),沿海发生最大一次卷转虫海侵,深入现海岸10~20公里处,普陀山最终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普陀山海岸地貌类型齐全比较典型。
⑵地质
①岩石
酸性侵入岩:有石英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两种。其中石英闪长岩,局部分布于普陀山北部岗墩山麓和外落潮南麓,大部分石英闪长岩被分割成零星块体出露于钾长花岗岩边缘。钾长花岗岩在岛内广泛分布,呈北北西向岩株展开,为燕山运动晚期第三次侵入体,穿插入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及第一次石英闪长岩中。覆盖侵入岩上部株罗统火山岩多被侵蚀,仅在岛中部少量残留。
基性侵入岩:主要为辉绿玢岩,呈零星分布,见于善财洞北岬角处和飞沙岙南海岸。
喷出岩:主要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类,岛东端梵音洞至洛伽洞一带出露,面积较大。岛中部龙寿庵附近,花岗岩体顶部覆盖有灰黑色晶屑熔结凝灰岩、灰——灰白玻质熔结凝灰岩等。
②构造
属华夏古陆构造单元,基底构造轴呈北北东、北西西为骨架断裂构造,形成断块升降格局。中生代晚侏罗世燕山运动的火山活动产物喷出和侵入,受华夏构造基底断裂控制。中生代后,随浙东南沿海长期处于隆起状态,未见古生代及以前的岩石沉积。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以来,普陀山仍保持断块升降性质,受到剥蚀未接受沉积,第四纪以来,山峰的谷坡、海湾内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较为发育。
③节理
普陀山岩石刚性较强,节理较发育,以高角度剪切节理为主。按走向分北东20°60ˊ~70°、北西40°~50°、北西70°~80°四组,与构造带基本一致。
(3)地貌
普陀山属典型海岛低山丘陵区,受区域构造控制,呈北北东向展开,岬角呈北西西向伸延。按形态成因分类原则,全山可划为构造侵蚀低山、丘陵;阶地分为海蚀阶地和海积阶地两类;平原分为海积平原和泻湖相。
全岛为低山丘陵区,海拔200米以上低山约0.2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其余均为200米以下的丘陵,最高寺院慧济寺建在海拔261.7米古夷平面上。
海蚀、海积阶地由阶段性断块升降和海水进退而形成,普陀山至今保存有完整的五级海蚀阶地和三级海积阶地。
受构造影响,周多岬角、港湾,湾内沉积物以本地砂砾质为主,其外主要由长江供给的细粒沉积物。岛四周受水动力差异影响,沉积物分布不同。东岸和北岸,水动力强烈,涌浪和拍岸浪直逼滩面,沿岸以砾石滩、沙滩为主。西岸和南岸,水动力较弱,潮间带堆积主要由长江供给的粉砂淤泥,发育成宽阔泥滩。
岛周围岬角处,浪击作用强烈,基岩不断破坏,形成多种类型海蚀地貌。以岩基为主的岸线,全长约山9公里,占全岛岸线44%,自西北至东南分布茶山、龙头山、金沙山、青鼓山、毛跳山、观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旋转接头原理.doc
- 旋转门工程施工合同.doc
- 旋转尾管悬挂器—德州大陆架.ppt
-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第一章教案.doc
- 旗袍纸样设计图.docx
- 旗舰店开张方案.ppt
- 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培训资料:血液招募的艺术与魅力.ppt
- 无公害肉鸭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oc
- 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交流材料.ppt
-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ppt.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