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等教育入学学生的选择-cuhk
教育學報 ,2014 年,第42 卷第1 期,頁121–140 © 香港中文大學, 2014 高等教育入學:學生的選擇 張玉婷 浙江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中國內地高等教育於 20世紀 90 年代末開始急速擴張,在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不斷 增加的同時,其內部亦不斷層級化。本研究選取 23名大學一年級學生,通過訪談,以 實踐邏輯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結構性因素對學生高等教育選擇的影響及其作用方式。 研究表明,選擇行動中的目標、信念和信息受地區、學校、家庭等因素影響,而並非 完全出於理性選擇,實踐邏輯理論可以對學生的選擇行為作更深入的解釋。 關鍵詞:高等教育;機會均等;高等教育選擇;實踐邏輯理論 中國在20 世紀末經歷了高等教育的擴張,但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均等問題並未因為 入學機會增多而淡化,反而日益受到教育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關注。究其原因,是 高等教育體系在不斷擴大規模的同時,其內部亦在層級化。從個人行動入手是討論 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均等問題的思路之一。本研究以學生在高等教育升學時的選擇行動 為切入口,以實踐邏輯理論為解釋依據,討論了影響學生選擇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式。 文獻回顧 高等教育選擇研究 從 20 世紀 60 、70 年代開始,高等教育選擇(college choice )逐漸成為獨立的 研究領域。有關高等教育選擇的研究大體可以分為經濟學取向和社會學取向(Hossler, Braxton, Coopersmith, 1989; Jackson, 1982; McDonough, 1997 ),經濟學取向主要從 收益計算方面分析選擇行為,認為高等教育是理性選擇的結果;社會學取向則側重 教育期望的形成,其中較為重要的是以Blau-Duncan 模型為基礎的Wisconsin 模型,即 地位取得(status attainment )研究(Blau Duncan, 1967; Sewell, 1971; Sewell, Haller, Portes, 1969 )。20 世紀80 年代開始,有關高等教育選擇的研究以建立整合模型為主, 122 張玉婷 開始關注選擇的具體過程以及每個階段的影響因素(Chapman, 1986; Hanson Litten, 1982; Hossler Gallagher, 1987; Jackson, 1982)。 從 20 世紀 70 年代到 90 年代,有關高等教育選擇的研究以量的研究為主。至於 質的研究,方法是從個人選擇入手,分析潛在的因素如何以及為甚麼能夠影響高等 教育的選擇(McDonough, 1997 )。90 年代之後,不少質的研究發現了這些影響因素 的作用機制(Baxter Britton, 2001; Brooks, 2003; Heath, Fuller, Johnston, 2010; Pugsley, 1998 ;Reay, Davies, David, Ball, 2001; Sheng, 2012 )。 對選擇行為的理論解釋 對個人選擇行為的理論解釋主要有兩種思路: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 )和實踐邏輯理論(logic of practice )。 理性選擇理論主要涉及三個概念:信念(beliefs )、願望(wants or desires )和 證據(evidence )。經過理性選擇的行為,必須滿足三個條件:(1)該行動必須基於 自己的信念,是為了達到個人願望所能採用的最佳手段;(2 )根據所能掌握的證據, 個人所持有的是最優化的信念;(3 )個人必須收集合適數量的證據,證據的數量取決 於個人想要達成的願望、所要做的決定,以及收集更多證據所需付出的成本和能夠 得到的回報(Elster, 1989, p. 30 )。理性選擇理論有助於解釋個人達到目的所採用的 手段,但是不能解釋個人偏好、願望、信念、行動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