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课程说明.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业英语--课程说明

专业英语 第一讲 绪论 1.课程说明      2.关键词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讲授对象涉及语言和文学两个专业的研究生,为了兼顾两个专业,拟选用内容比较宽泛的“文化研究”类原版教材。   John Storey, Culture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1. [英]约翰·斯托里:《文化原理与通俗文化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2004年。 (可参考汉译本:杨竹山等根据第二版翻译《文化原理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对于有特别兴趣的同学,建议参考Introducing Culture studies., Elain Baldwin, Brian Longhurst, Greg Smith, Scott McCracken, Miles Ogborn, Pearson Education and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文化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2004。)我们在上课过程中将根据需要选择该书的部分内容。 2.主要内容涉及文化研究类“关键词”和“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类。 3.考试内容依主要教学内容而定,拟用开卷考试方式。 4.到课情况和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及讨论表现占总成绩50%。 二、关键词 1.(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 日常生活审美化。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对当下“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界限消解”现象的描述。表现有三:一是艺术的亚文化即各种先锋派,消解艺术光环灵气,使之可出现在任何地方;行为艺术、实物艺术等;二是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谋划,如花花公子式的人物将自己的身体、行为都视为艺术品,如“瘦身”等,对大众消费、新品味与新感觉新时尚的追求等;三是指充斥于当代生活的迅捷的符号与影像之流;在其中实在与影像之间的界限消失,日常生活以审美的方式呈现出来,出现仿真的世界,美学的神奇诱惑到处都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都已为审美的光晕所笼罩。在城内权贵聚居区的出现,以及林荫道上、购物中心、主题乐园与宾馆中所布置的场面恢宏的影像与仿真环境,更新了城市的内涵。但“谁的日常生活?缘何审美化?又有什么结果?” 2.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集体无意识。心理学家荣格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不仅对意识和无意识予以区分,还特别指出“无意识”包含着“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个不同的层次。其中“个人无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结,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前者是“被遗忘或者压抑,从意识中消失了”,后者却“从来没有在意识中出现过”、“并不是来自个人的经验”。因此“集体无意识”才是最隐蔽、而又最根本的精神层次。荣格以“集体无意识”解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相似的神话原型和原始意象,对原型批评和神话批评(mythic criticism)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被较早运用于鲍德金的《诗歌中的原型模式》(1934),其中将柯尔律治的《古舟子咏》与《旧约》中约拿的故事相比,归之于“再生”的原型。 3.Defamiliarization 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的概念,亦作singularization 。按照什克洛夫斯基的说法,对象多次被感知之后,便会产生“感知的自动化”(automization),从而习以为常。陌生化就是要摆脱这种“感知的自动化”。后来布拉格学派进一步引申出相似的概念“凸显”(foregrounding),即通过诗性的语言“使表达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alienation effect)理论,与此一脉相承。--1.???? Alienation effect 间离效果。布莱希特所用的术语,英文亦estrangement effect。间离效果是要防止观众沉迷于“戏剧的世界”(world of the play),防止观众将戏剧幻想为真实的生活。布莱希特进而提出“史诗剧”(epic theatre)的理论,以取代“情节剧”(dramatic theatre)。 参见:Foregrounding凸显。布拉格学派的术语。“凸显”是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概念引申而来,被认为是布拉格学派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尤其是对叙事学批评有所影响。所谓“凸显”其实是与“诗性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分有关,按照穆卡洛夫斯基的说法,诗性语言的功能,就是“使表达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 4. (the) Anxiety of influence 影响的焦虑。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所使用的术语。他认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