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响隐藏下的中国文化传统——罗忠镕《钢琴曲三首》的quot;中国风格quot;探析.pdfVIP

现代音响隐藏下的中国文化传统——罗忠镕《钢琴曲三首》的quot;中国风格quot;探析.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音响隐藏下的中国文化传统——罗忠镕《钢琴曲三首》的amp;quot;中国风格amp;quot;探析.pdf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ofWuhan ofMusic.China) HUANGZHONG(JournalConservatory 代百生 现代音响隐藏下的中国文化传统 ——罗忠镕《钢琴曲三首》的“中国风格”探析 摘 要:罗忠镕的《钢琴曲三首》是中国钢琴音乐文献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文章从音乐教育学角度 探讨如何理解这部具有典型现代风格的钢琴作品的“中国特色”,指出其中国特色在于其现代音响隐藏 下的中国文化传统,包括其整体对称结构原则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关联,节奏结构手法与中国民问音 乐“鱼合八”的渊源,五声性十二音序列形式使其音响具有片断性的五声音调的特点等。这部作品代表 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如何体现“中国风格”的一种发展趋势,印中国风格的“潜形化”,对其的理解涉及到 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解读,即对蕴藏在现代音响内部的深层的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认识。 关键词:罗忠镕;钢琴曲三首;钢琴音乐分析;音乐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641 文献标识码:A 罗忠镕(以下简称“罗”)的《钢琴曲i首》是中国钢琴音乐文献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创作于1986年并于当 年11月29日在北京首演获得成功,1987年荣获上海“中西杯”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国际作曲比赛三等奖。关 于罗忠镕音乐创作特色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但其中对于这部钢琴作品进行专门研究的不多,以思锐的《罗 忠镕(钢琴曲三首作曲技法谈》①较为突出。这部中国钢琴作品运用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十二音技法,营造 了一种无调性的现代音响。本文写作的出发点在于从音乐教育学角度探讨如何理解这部具有典型现代风格 的钢琴作品的“中国特色”,它出于以下两个基本动机:1.在当前中国音乐文化传统普遍缺失的音乐教育中, 即使是中国学生,也听不懂、不愿意学习中国钢琴作品,更遑论这些“现代”的中国钢琴作品。如何让他们通 过这部作品的学习认识其中的中国文化传统,进而能够喜爱并学习中周钢琴音乐?2.该作品已经在海外出 版乐谱和音响,o如何让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理解并承认这部作品的“中国特色”,而不认为这只是模仿 运用十二音技法的“复制品”?这涉及到对中国钢琴音乐的跨文化蟹读。 一、罗忠镕先生的音乐创作历程 对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历程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其创作思想o。罗忠镕出生于1924年,1942年开始 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47年开始在主修小提琴的同时旁听谭小麟的作曲课程。谭小麟作为 亨德米特的学生,尽管在音乐创作中大量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但始终强调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这种创 Schloss) 作思想和实践给了罗忠镕后来的音乐创作很大的影响。同时期,罗还在两位客座教授许洛士(Julius 和弗兰克(WolfgangFr·nkel)(均为阿尔班·贝尔格的学生)那里接受欧洲早期现代音乐创作思想的熏陶。 此后,罗放弃了小提琴演奏而自学作曲。文革期间,罗忠镕顶住政治禁令,潜心研究了亨德米特的作曲理论 和其他现代作曲技法。文革以后,罗率先在其音乐创作中摒弃以前由文艺政策所要求的“五声音调的浪漫主 作者筒介:代百生(1971~),男.德国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专业哲学博士.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客座副教 授(Email:daibsl971@yahoo.corn.cn)。 收稿日期:2009—06—17 代百生:现代音响隐藏下的中国文化传统39 义”回表现手法,明确、频繁地使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例如十二音技法等。1980年《音乐创作》第三期发表罗 忠镕的艺术歌曲《涉江采芙蓉》,被公认为是见到公开发表的第一首采用十二音序列技法创作的中国作品。 在这首作品中,罗创造性地使十二音序列与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相结合,对后来的中国作曲家使用十二音技 法时保持民族特色提供了启迪。1985年,罗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到柏林作访问学者。在这里,他创作了《第 二弦乐四重奏》并首演,其中所使用的五声性的十二音序列和来源于中国打击乐的节奏序列给外国听众留下 深刻的印象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