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1.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1

抓关键词 1、“冷”、“暖”色调词 2、形容词 3、动词 4、叠词 5、统领词 6、诗眼词 (3)看典故 借助典故把握作品的主题 ①形象: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作用: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比较人物形象的题目: 一般从人物个性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设计题目。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两首诗都描绘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2)《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 《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 4.(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解析 针对诗句“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有两个答题点要注意:一是标点符号“?”不能忽视,反问之意,赞美之情;二是野菊的形象,要提炼概括,中心语是“高洁”。 题型三: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情感一旦激活,其触目所见之物之景,均会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这种客观之物景(山川、草木等)与诗人主观情感结合在一起便是意象,如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中无情的“台城柳”。可以说,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 载体,鉴赏这类抒情诗,要善于体会诗歌由意象所创设的生活画面而呈现的艺术境界,即意境。一般说来,诗歌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分析画面和意境。 (一)考查意象类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常见的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3)描写的景象有何特点? 例3 (2013·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 调 歌 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题目: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中的意象。考生要想准确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一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