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6届.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6届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2015年8月 专题目录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4.3 禁止生物武器 反对观点 赞成观点 反对“实质性等同” “实质性等同”是安全性评价的起点,不是终点 担心出现滞后效应 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 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 科学家的负责态度,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担心营养成分改变 若干年来,未出现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 把动物蛋白基因转入农作物,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采取举证排除法,停止无休止无结果的争论 一、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什么是实质性等同?P89 反对者观点 赞成者观点 可能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成为野生种类,破坏生态平衡,成为杂草。 扩散到种植区以外,很快死亡,生命力不强 成为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转基因生物生长需要一定条件 与某些细菌或病毒杂交,形成有害的病原体 存在生殖隔离 成为超级杂草,造成基因污染。 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存活时间有限 主要观点:对生物的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二).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三)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主要观点:转基因生物有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 反对者观点 赞成者观点 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 重组微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中间产物,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农田土壤环境 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存在生殖隔离 有毒蛋白很可能进入食物链中,最后进入人体。 新闻报道不实造成恐惧感 (四)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1.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2.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如1993年制定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2002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第二节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基因身份证引发的伦理问题 2、争论焦点 : 赞成: (1)是一项科学研究,社会允许科学家研究克隆人. (2)人的道德观念可以改变 ; (3)技术问题可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染色体检查 及来解决; 反对: (1)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 (2)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3)克隆人是制造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 (4)技术不成熟 3、我国政府的态度: 禁止生殖性克隆人.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二、关于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1、什么是设计试管婴儿? 2、与试管婴儿技术相比有何不同? 设计试管婴儿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在植入母体孕育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如诊断血型、诊断性别、诊断HLA的类型等等,当检测结果符合人们需要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    试管婴儿技术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设计试管婴儿可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胚胎在移植前需进行遗传学诊断。 不符合伦理道德:  ①把试管婴儿当成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②早期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的胚胎无异于“谋杀”  ③有人会滥用试管婴儿技术,如设计性别 符合伦理道德: ①是出于父母强烈的爱子之心 ②是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 ③提供骨骼中造血干细胞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 ④脐带血更是“身外之物” 2、争论焦点: 中国卫生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技术规范》中规定,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 3、中国政府的观点:P98 三、基因身份证引发的伦理问题 1、基因身份证:把个人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检测出来,记录在磁卡上,做成个人基因身份证。P98 反对: (1)目前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相互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要想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困难的。 (2)基因检测结果本身会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3)个人基因资讯的泄露会造成基因歧视,已经出现。 2、争论焦点: 支持: (1)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 行治疗,挽救病人生命。 (2)基因歧视现象可以通过正确的科学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