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桐乡市乌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点此下载
桐乡市乌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文 本 第一章 城镇历史文化价值 第一条 乌镇在众多的水乡城镇中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而显得尤为突出,其历史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 据东郊谭家湾古文化遗址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乌镇繁衍生息。据民国《乌青镇志》载:“镇周属吴。吴戍兵备越,名乌戍,秦置会稽郡,裂车溪(即今市河)之间,西属乌程,东属由拳(县名,今嘉兴市的一部分),乌青始析”,秦汉以后两镇基本呈分而治之的局面,但是乌青两镇仅一水之隔,自古就有将两镇合称为乌青镇之说。南宋时期这里已成为浙北巨镇,发展至鼎盛时期。解放后,乌青两镇真正合并定名为乌镇,并划归桐乡,隶嘉兴市管辖至今,历来便是浙北水运枢纽和附近几个乡镇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乌镇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财富,虽经历了战乱的影响,但镇区内至今仍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其中有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茅盾故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谭家湾遗址;列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六朝遗胜”石坊、唐代银杏和修真观戏台。此外,还保留着转船湾、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等处如文昌阁、立志书院、石佛寺、慈云寺、朱家厅、访庐阁等大量清末民初时期水乡特色浓郁的建筑。 (二) 文化璀璨,名人荟萃 作为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乌镇人杰地灵,文人荟萃,雅士聚集,名人代出,孕育了历史上众多文豪、官宦、名医和革命先驱,素有“郎中码头”之称。如南朝梁昭明太子曾随其师尚书沈约来此读书;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杨园,清代的藏书家鲍廷博,进士严辰、夏同善,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现代作家孔另境,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沈泽民,章太炎夫人汤国梨,30年代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严独鹤......,都是出自乌镇闻名遐迩的人物。 乌镇同样也为丰富我国的文化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梁昭明太子编辑的《昭明文选》对后世的影响可与《诗经》、《楚辞》相媲美;茅坤所编选的《唐宋八大家文抄》成为当时著名的著作;张杨园编写的《补农书》是我国农业史上一部最可宝贵的遗产之一等等。而近代文学家茅盾所写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不朽之作。如此众多的文化成就,为我们了解乌镇,了解我国丰富多姿的民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三) 市镇格局独特,水乡风貌完好 乌镇的发展和市镇格局的形成与水有着血脉相连的紧密联系,因水成市,枕河而居,形成了乌镇自由而含蓄、朴素而雅致的整体风格和“出门即是桥,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其境内主要水系有南北向贯穿全镇的市河,及其两侧东西走向的西市河和东市河,它们与依河伸展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形成 “十”字型的城镇空间系统主骨架,是人们组织生活、交通的主要脉络,并形成了乌镇独特的星形城镇形态。古镇内处处街坊临河、宅第傍水,水、建筑、街巷、桥梁、水埠、园林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融为一体,是水乡居民崇尚自然、与世无争,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此外,乌镇长期以来以市河为界分而治之的局面也对今天城镇形态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双镇格局和一主四副的中心形态。 (四) 建筑造型轻巧,色调淡雅优美 乌镇现存传统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布局随意精炼,造型轻巧简洁,色彩淡雅宜人,轮廓柔和优美。在经济因素作用下形成了以“上宅下店”为主、结合“前店后宅”、“前店后坊”形式的集商业、居住、生产为一体的建筑形式。建筑尺度不高,大多为两层,通过天井、长窗使室内外空间相通。建筑刻意亲水,前街后河,临水的建筑为争取更大的用地往往采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称为“水阁”,错落有致的临水房屋加上虚实相间的建筑基座处理,构成了乌镇独具的“人家尽枕河” 特色。 乌镇建筑色彩除了拥有江南水乡的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外,在正立面的处理上,上下两层大多采用木板刷桐油,山墙形式除普通封火墙外,还常见“观音兜”。 第二章 总 则 第二条 为保护乌镇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镇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乌镇的传统文化,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的管理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三条 本规划是桐乡市乌镇镇城镇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乌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管理的依据。本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本规划的规定。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第四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 3、《浙江省实施城市规划办法》(1992年1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务院2003年5月18日公布,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11月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