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科诨’义界之探讨-nationaldonghwauniversityinstitutional.pdfVIP

戏曲‘科诨’义界之探讨-nationaldonghwauniversityinstitutional.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曲‘科诨’义界之探讨-nationaldonghwauniversityinstitutional

東華人文學報 第十一期 2007 年 7 月 頁 173-205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科諢」義界之探討 * 游宗蓉 提 要 「科諢」是戲曲搬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歷來論者言其義涵,大體以「戲曲 中所穿插的滑稽動作與語言」加以概括,鮮少深究。筆者以為此一概括之說實不 夠周延具體,也導致學者討論科諢相關論題時標準不一、選材含混的問題,故本 文欲就戲曲「科諢」之義界重加探討。本文自「科」、「諢」名義考原入手,以探 求其作為戲曲用語的原由,其次就明清曲家及晚近學者所論科諢義涵加以考察, 辨其得失,最後分析科諢之特質,以建立戲曲中「科諢」與「非科諢」界限畫分 之標準,從而廓清科諢之義界。筆者認為戲曲科諢具有三項特質,其一穿插性: 外加性的穿插片段;其二滑稽性:非常態性的滑稽形式;其三表演性:非敘事性 的表演成分。由此,科諢的義涵為:「科諢」是戲曲中基於表演時調劑場面與展 現腳色技藝的考量,在戲劇情節之外所插入的演出片段。此一片段係以詼諧逗趣 的語言與動作演出,透過一種出人意想、非常態的形式達到滑稽的效果。藉由對 科諢義界具體完整的理解,進行有關科諢的研究時,相信將有助於辨析戲曲中「科 諢」與「非科諢」的成分,從而選擇適當的材料,獲致具體可信的成果。 關鍵詞:戲曲、科諢、插科打諢、穿插性、滑稽性、表演性 前言 「科諢」是戲曲中尋常可見的搬演成分,所謂「科諢」,即「插科打諢」 *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173 東華人文學報 第十一期 的省稱,簡單來說,意指戲曲表演中滑稽詼諧的動作與語言。以滑稽詼諧的 語言動作逗笑取樂的表演方式,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早在先秦之時,宮廷 俳優即以滑稽調笑為能事,如《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楚國優孟、秦國優旃 諸事,無不表現其「談笑諷諫」1的才技。再就戲曲的發展觀之,代表戲曲雛 型正式成立的小戲,亦大多具備滑稽詼諧的特質。如並為唐戲代表的《踏謠 娘》和「參軍戲」,前者源於北齊時河北地方的民間小戲,演出時「丈夫著 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一疊,旁人齊聲和之,云:『踏謠,和來。踏謠 娘苦,和來。』……及其夫至,則作毆鬥之狀,以為笑樂」2 ,至唐代,「調 3 ,可見其旨在「調弄笑樂」的表演情態。後者的表演形式可追 弄又加典庫」 溯至東漢和帝年間,劇種名稱則定於後趙石勒之時,唐代參軍戲的演出或純 為笑樂,或上承先秦俳優諷諫之風習,而同出之以滑稽詼諧。4及至宋雜劇, 5 6 直接承續參軍戲,又吸收民間小戲, 其表演仍然「務為滑稽」 ,而在表演 時「副淨色發喬,副末色打諢」7 ,「發喬」指裝模作樣的滑稽表情與動作, 1 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滑稽列傳》,(臺北:洪氏出版社,1986 ),卷一二六, 頁1326 。 2 唐.崔令欽,《教坊記》,《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一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 ), 頁18 。 3 同前註。 4 以上有關「踏謠娘」與「參軍戲」的說明參見曾師永義〈唐戲踏謠娘及其相關問題〉,見氏 著,《詩歌與戲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參軍戲及其演化之探討〉,見氏著, 《參軍戲與元雜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二文。另永義師於《戲曲源流新論. 壹.也談戲曲的淵源、形成與發展》(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頁75 ,論及 唐代以前文獻上所見四個小戲,認為除《九歌.山鬼》之外,《東海黃公》、《踏謠娘》、「參 軍戲」皆以滑稽詼諧引人笑樂為本質,這種本質也成為中國小戲的傳統。就文獻考察,《踏 謠娘》、「參軍戲」滑稽詼諧的特質十分顯著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