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废止后士人心态的变迁.docVIP

科举制度废止后士人心态的变迁.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举制度废止后士人心态的变迁

科举制度废止后士人心态的变迁 学生:王万红 指导教师:刘庆炬 淮南师范学院 政法系 摘 要:1905年清政府一纸诏书停罢科举,在中国历史上延绵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终结并永远退出历史舞台。科举制的废止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更直接冲击和震撼了以习举业为生的士人的心态,士人的职业倾向、文化观念、政治态度、人生理想等方面均发生重大转变。而士人心态的变迁也带来了诸如四民社会解体、工商实业兴起和社会风气转变等一系列社会效应,更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关键词:科举制度废除;士人心态;变迁 The Changes In The Mentality of Scholars After Aboli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tudent: Wang Wanhong Instructor: Liu Qingju Politics and Law Department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In 1905 , the Qing government edict stoped civil service exam , which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stretche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1300 from the stage of history. The aboli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caused wide and profound social change, and a more direct impact and shock to the mentality of scholars. The concept of professional, cultural values,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ideals of life of scholars have taken place such as dramatic changes. The changes in the mentality of scholars not only brought a series of social effects such as Simin social disintegration, the rise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nd social changes , but also accelerated the demise of the Qing Dynasty. Key words: The aboli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he mentality of Scholars; Changes 前言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它的建立打破了豪门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选拔官吏不再唯门第、财产、血统是举,而是更加注重官吏的知识才能。平民百姓只要努力读书也同样有可能通过科举而步入上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再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因此,无论贫富,读书人都把应举作为个人生活的核心内容。对于他们而言,读书做官并不仅仅是“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实现,更多的还是出于改变个人和家庭处境的现实考虑。正所谓“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制度逐渐成为“中国上升性社会变动的主要途径,也为中国传统士人‘布衣卿相’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适应了以耕读为业的士阶层的社会需要”[1],从而培养了庞大的士人阶层。科举制度更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形态与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形象”[2],并深深影响了接受这一制度检阅的士人的心态。作为仕进的唯一正途,科举制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士人的职业倾向、文化观念、政治态度、人生理想等息息相关。换言之,科举制度一旦发生变革,必然会引起士人心态、命运的一系列变迁。本文从制度变革对文化主体的影响入手,旨在探寻科举制度废止后士人心态变迁之轨迹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后果。 一、清末科举制度改废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至宋代便已成为“帝制时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项政治及社会制度”[3]。在1300年的科举史上,虽然也有过多次关于科举制度存废的争论,甚至一度中断,它却总能迅速复活,继续稳定且有序的运行。皇帝可以换,朝代可以改,科考却不能不举行,科举已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清承明制,科举取士。直至晚清,科举制度一直运行有序,为清朝统治者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然而,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大举入侵,中国社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开始

文档评论(0)

phl8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建筑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建筑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