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论文化瑰宝光耀千秋(一论彭水民间歌谣).docVIP

孔论文化瑰宝光耀千秋(一论彭水民间歌谣).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论文化瑰宝光耀千秋(一论彭水民间歌谣)

文化瑰宝 光耀千秋 一论彭水民歌 孔庆余 一 重庆市东南部,有一大片武陵山系与大娄山系交汇的褶皱地带。这块邻四省接9县,方圆三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繁衍生息着六十余万苗、土家、汉等各族儿女的广袤沃野,便是古称黔中今名彭水的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这里山陡崖险:“撑岩挂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宋黄庭坚《竹枝词》);这里江窄峡深:“命轻人鱼乍瓮头船,日瘦鬼门关外天”(宋黄庭坚《无题诗》);这里泉洌水滟:“又闻天下泉,半在黔中鸣”(唐孟郊《赠黔府王中承楚》);这里地美景幽:“摩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唐白居易《酬严中承晚眺见寄》)。 在这重峦迭嶂、山回水曲的地方,自古就居住着德尚俗淳的苗族土家族先民。如孟郊诗所称:“山水千万绕,中有君子行”(《赠黔府王中承楚》)。如刘长卿句中赞:“地远官无法,山深俗易淳”(唐刘长卿《送任侍郎黔中充判官》)。而官谪于京师,运蹇于宦海的黄庭坚更直言这里的人可亲可友,从内心发出“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的慨叹。 这里的苗族土家族人民,不仅德行高尚,俗风淳朴,而且能歌善舞,爱音喜乐,自古至今无不如此。凡到过彭水的人,都誉称彭水为“民歌的海洋”,实不为过。彭水人怪,爱唱,什么都唱。凡人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要用歌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包括社会、人生、宗教、民俗、人伦、哲理、劳动、爱情、婚丧、生育、知识,尽唱无余。老人们深知苦,苦需要诉,诉也用唱;年轻人不知愁,只知道乐,乐也用唱;汉子们性情刚,刚而易狂,狂也用唱;姑娘们心有怨,怨重必哭,哭也用唱。这唱,于彭水,便是一部口碑百科全书。你读这书便会发现,它竟是一颗颗光耀文学宝库的明珠,是一轴轴描绘乡土风情的画卷,是一块块迹印古老民俗的化石,是一幅幅映现民族心理的电图,是一卷卷浓缩山区历史的宝鉴,是一曲曲宣示审美情趣的心音,是一道道告白价值理念的宣言。 这就是彭水人的“唱”,这就是彭水人唱的“民歌”。 二 “歌”,或者就叫“民歌”,是人类最早出现的文艺形式。它是随着语言产生就产生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如巴比伦的《吉斯加密斯》,我国的《弹歌》,无不是在民间以“歌谣”形式出现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15国风,多数就是民间歌谣。2500年前的周初至春秋中叶时期,在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一带的民歌,据说由于有周王室专门派的“乐官”到各地民间进行“采诗”,于是集成了15《国风》。彭水开发不晚,古时被称为“蛮”的苗族居此甚早:“上古时期,蚩尤与黄帝在涿鹿战败后,便向南方流徙,经湘西入县境”(《彭水县志》“民族来源”苗族段)。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这里又是巴国的一部分,入住着土家族先民“巴人”。“蛮”与“巴人”有设有民歌?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当时周王室的“乐官”求近舍远,没来到这里,致使“蛮歌”与“巴歌”未能进入《诗经》,也未可知。 对彭水民歌的记载,最早出于何时尚不可知,但唐宋时期,这里的民歌兴盛风靡,确是可考的。唐诗人许棠在《寄黔南李校书》中就说,“俗士尚巴歌”。宋诗人黄庭坚谪居彭水三年,对此地歌舞接触更多,在其诗词中也多有描述。如“歌停樽板舞停鸾”、“蛮歌走向,香凝午帐”、“酒阑传碗舞红裳”、“摩围山色醉今朝……竹枝歌是去思谣”等等就是。这里许棠与黄庭坚先后提到的“巴歌”、“蛮歌”、“竹枝歌”,指的就是当时黔中今为彭水这一带特定地域里流行民间的苗及土家先民的乡土乐歌。这些“巴歌”居然是“俗士”们所“尚”的,这已足能说明“巴歌”流行成风,影响之大。为什么这“巴歌”(含“蛮”歌)有如此魅力?是因为这些民歌韵味别具,特色浓郁,与别地风格迥然不同。而且当时还有专门的乐典对这些乐歌进行记录。黄庭坚在其《黔中与人书》里写道:“此邦乐籍,似皆胜渝泸,微有成都之风也”。这说明,这里的民歌,在唐宋时已颇负盛名,有了很大发展,甚而至于涌现了一批有造诣的乐师,能运用律学对其进行搜集整理,竟成“乐籍”。(记载音乐的书籍,即乐谱之类;有说“乐籍”是指专门从事歌舞经营的人家,若如此,亦能说明当时此地音乐歌舞之昌盛。)作为苗族土家族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彭水民歌,其源远流长已可见一斑。 三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是彭水民歌的最大特点。这使得作为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彭水社会各种复杂的现实生活信息的载体的彭水民歌,有着十分宏博的包容性。就目前我们已搜集的彭水民歌而言,其反映面,几乎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有劳动歌:包括农、牧、副、渔、作坊、工匠、船工、轿夫、采茶姑娘、打闹师傅等等唱的。 有时政歌:包括旧社会壮丁们唱的,解放后妇女们唱的,大跃进及公共食堂时公社社员们唱的。 有仪式歌:包括过去端公道士祈福驱祟的诀术歌,傧相先生红白喜会唱的礼俗歌,姑娘们出嫁时那似喜似悲,亦喜亦悲,酸甜苦涩五味俱

文档评论(0)

phl8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建筑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建筑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